乐昌大滩
清 · 苏廷魁
乐昌六十滩,兹滩为巨擘。
风雷万古忿,蛟龙不敢宅。
我来子月尾,潦尽滩见脊。
尚挟三泷流,争此五里石。
先声蓄高势,后劲接生力。
滩师语约束,激昂赴大敌。
一舟方枝梧,数舟助嚄唶。
屡挫气益厉,竞进劳未息。
下滩虎蓦坡,上滩蚁缘壁。
朔风吹暮雨,并作寒威逼。
水宿今浃旬,江梅慰行客。
风雷万古忿,蛟龙不敢宅。
我来子月尾,潦尽滩见脊。
尚挟三泷流,争此五里石。
先声蓄高势,后劲接生力。
滩师语约束,激昂赴大敌。
一舟方枝梧,数舟助嚄唶。
屡挫气益厉,竞进劳未息。
下滩虎蓦坡,上滩蚁缘壁。
朔风吹暮雨,并作寒威逼。
水宿今浃旬,江梅慰行客。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苏廷魁的《乐昌大滩》描绘了乐昌六十滩中的一个壮观场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滩的雄奇与险峻。诗中将大滩比喻为巨擘,象征其在众多滩头中的重要地位,风雷般的激流和蛟龙都不敢在此停留,凸显其气势磅礴。
诗人选择在子月尾时探访,此时滩水退去,露出滩脊,水流依然汹涌,尤其是那“三泷流”与“五里石”的激战,显示出水流的强劲与滩势的险恶。诗人运用“蓄高势”、“接生力”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变化,以及船夫们在滩头的紧张驾驭。
滩师的指挥调度如同军队出征,舟行者奋勇向前,尽管遭遇挫折,但斗志更增,如同“屡挫气益厉,竞进劳未息”。下滩如猛虎下坡,上滩则如蚂蚁攀壁,生动刻画了船只在不同阶段的艰难行进。风雨交加,更增添了寒冷与压力,但诗人以“水宿今浃旬,江梅慰行客”收束,暗示即使环境恶劣,也有梅花这样的坚韧之物陪伴,给旅人带来一丝安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乐昌大滩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征服自然的勇气,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和对坚韧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