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
唐 · 刘长卿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
深入泉源去,遥从树杪回。
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
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
惆怅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深入泉源去,遥从树杪回。
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
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
惆怅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注释
山僧:指山中修行的僧人。莓苔:一种生长在石头上的绿色苔藓。
泉源:泉水的源头。
树杪:树梢。
青霭:青色的雾气。
白云:白色的云朵。
野雪:野外的积雪。
空斋:无人居住的书斋。
桂寒:桂花在寒冷中开放。
松老:古老的松树。
湘江水:湖南的湘江。
渡杯:共饮一杯。
翻译
山中的僧人在山谷口等待,走在长满莓苔的石路上。他深入泉水源头,远远地从树梢间折回。
香气随着青色的云雾消散,钟声穿过白云传来。
野外的雪花覆盖了空荡的书斋,山风吹过古老的殿堂。
寒冷的桂树知道何时开花,古老的松树询问是谁栽种。
心中充满惆怅,望着湘江水,又有谁能共饮此杯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自然中漫步的景象,通过对山路、泉水、树木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生活的超然。诗中的意境幽深,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一句,设置了一种等待和准备的情景,"山僧"指的是居住在山中修行的僧人,而"谷口"则是他们等待或观察的地方。"石路"代表了通向内心世界的道路,而"拂莓苔"则描绘了一种清贫而不失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
"深入泉源去,遥从树杪回"表达了僧人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泉源"象征着生命之源,而"树杪"则可能暗示了一种高远和超脱。
"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来"一句,则描绘了僧人修行时的宁静与神圣。"香"可能是指佛前的香炉,而"青霭"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钟声"则象征着规律和仪式,"白云"则给人以自由和无拘的一种感觉。
"野雪空斋掩,山风古殿开"这两句,通过对野雪和山风的描写,再现了僧人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野雪"可能象征着清冷与寂静,而"古殿"则给人以历史的沉淀和佛法修行的悠久传统。
"桂寒知自发,松老问谁栽"一句,则在于表达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旺盛与超脱尘世的观念。"桂"和"松"都是常见的象征植物,它们的特性(如桂树的香气、松树的长寿)往往被用来比喻人生和修行。
最后两句"惆怅湘江水,何人更渡杯"则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湘江水"可能象征着诗人的故乡或是某种情感的寄托,而"渡杯"则让人联想到了古代文人雅士间相互赠送酒杯以表达友情和思念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的向往和生活超然的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过往美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