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山人孔昭还泉州
明 · 欧大任
竹杖棕鞋鬓欲斑,诗名早已动江关。
病留京洛三年梦,归傍泉南九日山。
稚子柴荆看客长,旧游猿鹤待人还。
幔亭我忆曾孙宴,白石虹桥许共攀。
病留京洛三年梦,归傍泉南九日山。
稚子柴荆看客长,旧游猿鹤待人还。
幔亭我忆曾孙宴,白石虹桥许共攀。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即将返回故乡的隐士形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自然的向往。首句“竹杖棕鞋鬓欲斑”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人物的外貌与行装,竹杖棕鞋象征着其隐逸的生活方式,鬓发斑白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次句“诗名早已动江关”则点明了这位隐士在文坛上的声名远播,虽远离尘嚣,却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与影响力。
接下来,“病留京洛三年梦,归傍泉南九日山”两句,通过对比在京洛的病痛与归乡的喜悦,表达了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京洛的繁华与病痛,与泉南九日山的宁静与归宿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稚子柴荆看客长,旧游猿鹤待人还”则进一步描绘了回归故乡后的情景,稚子的欢笑、柴门的温暖以及旧时的猿鹤似乎都在等待着主人的归来,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和谐的氛围。这里不仅体现了家庭的温馨,也暗含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最后,“幔亭我忆曾孙宴,白石虹桥许共攀”两句,将思绪拉回了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幔亭宴会是古代文人雅集的象征,曾孙宴则预示着家族传承与未来的希望。白石虹桥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通往未来之路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对自然的向往、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