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衣石师同住小漫山赋赠
明 · 成鹫
经年一室掩重扉,白首逢君共息机。
但解馀生聊寄迹,何妨随地暂相依。
天寒埽雪煎香茗,日暮栽云补衲衣。
此外山中了无事,数声清磬鹤飞归。
但解馀生聊寄迹,何妨随地暂相依。
天寒埽雪煎香茗,日暮栽云补衲衣。
此外山中了无事,数声清磬鹤飞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僧侣共同居住在小山中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经年一室掩重扉”描绘了诗人长年独居一室,关闭重重门户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平静的意味。接着,“白首逢君共息机”一句,点出了与僧侣相遇的情景,两人共同放下世俗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安宁。
“但解馀生聊寄迹,何妨随地暂相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态度,即以余生为寄托,随遇而安,与僧侣相互依靠,共同度过这段时光。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和对自然的亲近。
“天寒埽雪煎香茗,日暮栽云补衲衣。”这两句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扫雪煮茶、补衲衣的画面,展现了简朴而充满禅意的生活方式。在寒冷的冬日里,煮一壶香茗,不仅温暖了身体,也温暖了心灵;日暮时分,修补僧衣,既体现了对日常事务的细心照料,也寓意着对自身修行的不断完善。
“此外山中了无事,数声清磬鹤飞归。”最后两句总结了山中生活的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在山中,除了自然的声音,再无其他杂念,清磬声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伴随着鹤的飞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然物外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