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自遂河登舟杂兴赏析

自遂河登舟杂兴

明 · 皇甫涍
敛衽辞阙路,徙乐望川涯。
水练开烟素,苔衣结浦华。
云行低合柳,江浅细澄沙。
何必穷源使,言乘银海槎。

拼音版原文

liǎnrènquēwàngchuān

shuǐliànkāiyāntáijiéhuá

yúnxíngliǔjiāngqiǎnchéngshā

qióngyuán使shǐyánchéngyínhǎichá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皇甫涍的《自遂河登舟杂兴》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乘舟出行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敛衽辞阙路”表达了诗人告别都城,整理衣襟的动作,暗示着对京城生活的结束和新旅程的开始。次句“徙乐望川涯”则写出诗人站在船头,眺望远方河流的情景,心中带着期待与愉悦。

接下来的两句“水练开烟素,苔衣结浦华”,运用比喻,将河水比作洁白如练的丝绸,烟雾缭绕中显得清新素雅;而岸边的苔藓则如同装饰华丽的衣裳,增添了景色的生机。这两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

“云行低合柳,江浅细澄沙”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动态景象,云彩低垂,轻拂柳梢,江水清澈,沙粒可见,营造出宁静而宜人的画面。

最后两句“何必穷源使,言乘银海槎”表达了诗人并不执着于追寻源头,而是享受当下乘舟的乐趣,仿佛乘坐着银色的海槎(神话中的仙槎,象征着奇妙的旅程),流露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美景,寓含哲理,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自然的心境。

词语解释

澄沙的意思:◎ 澄沙 dèngshā[sweetened bean paste] 过滤后较细腻的豆沙...

辞阙的意思:京官外放,赴任前朝见皇帝。 唐 杨巨源 《送裴中丞出使》诗:“辞闕天威和雨露,出关春色避风霜。”参见“辞见班。”...

海槎的意思:同“ 海查 ”。 隋 虞茂 《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 唐 宋之问 《经梧州》诗:“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唐 刘长卿 《赠元容州》诗:“何事沧波上,漂漂逐海槎。”...

何必的意思:[释义](副)有“为什么一定要”的意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构成]偏正式:何〔必 [例句]既然不会下雨;何必带伞。(作状语)...

敛衽的意思:[释义](1) (形)〈书〉整整衣襟;表示恭敬。 (2) (形)〈书〉旧时指妇女行礼。 [构成]动宾式:敛|衽 [同音]裣衽...

穷源的意思:(1).河流的发源处。 唐 薛能 《黄河》诗:“人间无 博望 ,谁復到穷源?”(2).穷尽水流的源头。 宋 梅尧臣 《入泽王河口》诗:“远水路已别,古汊未穷源。”(3).亦作“ 穷原 ”。探寻事物的本原。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读 横渠 诗,最爱其一篇云:‘学《易》穷源未到时,便将虚寂眇心思。’” 清 魏源 《筹鹾篇》:“夫推其本以齐其末,君子穷原之学也。”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五讲:“像这样宗族中穷源极流的旧习惯,在 中国 有几千年,牢不可破。”...

苔衣的意思:泛指苔藓。 南朝 宋 谢灵运 《岭表赋》:“萝蔓絶攀,苔衣流滑。” 南朝 梁元帝 《和鲍常侍龙川馆》:“苔衣随溜转,梅气入风香。” 唐 钱起 《避暑纳凉》诗:“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宋 林逋 《翠微亭》诗:“秋阶响松子,雨壁上苔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陟厘》:“苔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釐,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长数寸者亦有五:在石曰乌韭,在屋曰瓦松,在墙曰土马鬃,在山曰卷栢,在水曰藫也。”...

银海的意思:◎ 银海 yínhǎi(1) [film circle](2) 电影界,同“影坛”银海弄潮儿(3) 白色的海一般的境域没为银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云行的意思:(1).形容随从出行者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 明 李东阳 《立春日车驾诣南郊》诗:“云行复道龙随輦,雾散仙坛日满臺。”(2).喻迅捷。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至於云行电迈,谷静山空。扼 鹊尾 而定王畿,登 牛渚 而扫天闕。”(3).犹广布。 晋 傅玄 《答程晓》诗:“皇泽云行,神化风宣。”(4).犹云游。 唐 吕温 《送文畅上人东游》诗:“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宋 陶穀 《清异录·三只袜》:“去习者云行至 峨眉山 而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