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方壶自咏(其八)赏析

方壶自咏(其八)

宋 · 汪莘
百岁已过半,只身谁与偕。
得因徵悟道,失在太开怀。
且托山花宿,时从水竹斋。
神回天上活,骨付月中埋。

注释

百岁:指年龄超过五十。
只身:独自一人。
偕:相伴。
徵悟:领悟征途(这里可能指修行过程)。
太开怀:过度的开心或得意。
山花:山间的野花,象征自然。
水竹斋:水边竹林中的静修场所。
神回天上活:灵魂恢复活力,如神仙般。
骨付月中埋:肉体归于尘土,如月光下埋葬。

翻译

已经年过半百,孤独无伴共度余生。
通过修行领悟真理,但过度的喜悦导致了失去。
暂且寄宿山花之中,时常沉浸于山水竹林的静修。
灵魂回归天上的活力,肉体就让月光埋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名为《方壶自咏(其八)》。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隐居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诗歌。

"百岁已过半,只身谁与偕。"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年迈孤独的境况,只是自己一人,没有伴侣。"百岁"在这里代表很长的时间,而非字面意义上的100岁。诗人通过这种表述,传达出一种生命中期以后的孤独感。

"得因徵悟道,失在太开怀。" 这两句表明诗人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理解生命的真谛,但同时也承认了自己在这过程中的失败和无奈。"得因徵悟道"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领悟到生命的道理,而"失在太开怀"则是说虽然如此,仍旧无法做到心胸开阔。

"且托山花宿,时从水竹斋。"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景。他选择将自己的住所寄托于山间的花丛之中,有时也会在水边的竹林里设立简陋的居所。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

"神回天上活,骨付月中埋。"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超脱思想。他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够回到天界,与宇宙合一,而身体则归于尘土,让骨骸在明亮的月光下得到安息。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与死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自然界的融入和精神上的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