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履吉
明 · 刘麟
病目恨乌丝,临书较已迟。
涸池常积垢,俗颖惯生枝。
白下髯仙老,清溪子晋知。
年来王履吉,独契爱鹅师。
涸池常积垢,俗颖惯生枝。
白下髯仙老,清溪子晋知。
年来王履吉,独契爱鹅师。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麟所作的《答王履吉》。诗中以“病目恨乌丝”开篇,表达了诗人因眼疾而对书写感到遗憾的心情。接下来的“临书较已迟”,则说明了诗人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仍然努力尝试书写。通过“涸池常积垢,俗颖惯生枝”两句,诗人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如同久旱无雨的池塘,积累了许多污垢,比喻自己的才华被世俗所束缚,难以施展。
“白下髯仙老,清溪子晋知”中的“白下”指南京,“髯仙老”和“子晋”都是对高人雅士的尊称,这里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最后,“年来王履吉,独契爱鹅师”点出了诗题中的“王履吉”,并表明诗人与王履吉之间有着共同的爱好和默契,尤其是对书法的热爱,如同王羲之(爱鹅师)一样,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艺术追求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真挚友谊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