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盐城诸友
新粳本自玉为粒,荐熟便如猩血煮。
初尝已叹失香味,久食更忧戕肺腑。
城西禆海百顷宽,绀碧瀰瀰含雾雨。
我者舣柂酌清泠,洁比盘冰味牛乳。
得非天意补此乏,跬步可?殊不苦。
但令十舟玄津致,坐遣千室皆甘茹。
迄今俗习不自拔,如食置傍饥不取。
铜章师帅尽时贤,盍有教条祛惰窳。
君不见乐天六筦挽西湖,惠利可容今愧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泉脉:地下水脉。不通:无法流动。
海滨土:海边土地。
辘轳:汲水工具。
咸卤:咸水。
新粳:新稻米。
猩血煮:比喻煮熟后的颜色。
肺腑:内脏。
百顷宽:非常广阔。
舣柂:停船。
清泠:清凉。
洁比:比作。
牛乳:牛奶。
天意:天命。
乏:缺乏。
殊不苦:一点也不苦。
十舟:多艘船只。
玄津:黑色的清水。
皆甘茹:都能享受。
俗习:旧习。
置傍:放在旁边。
铜章师帅:官员。
时贤:当时的贤能之人。
盍:何不。
惰窳:懒惰。
六筦:古代管理水政的制度。
惠利:恩惠。
愧古:超过古人。
翻译
泉水无法流通,海边的土地上,人们用辘轳汲取咸水。新稻米原本洁白如玉,一旦煮熟就像被猩红的血煮过一样。
初次品尝就感叹失去原有的香味,长期食用又担心损伤内脏。
城西靠近大海的地方广阔无垠,碧绿的水面弥漫着雾气和雨水。
我在这里停船,酌取清凉的水,味道纯净如冰盘中的牛奶。
这难道不是上天的旨意,来弥补这里的缺憾?即使一小步也不觉得辛苦。
只要能让十艘船满载清水,就能让千户人家都能享用甘甜。
然而至今习俗仍未改变,人们宁可挨饿也不愿尝试。
当地的官员都是当时的贤才,何不制定规则去除懒惰之风。
您没看到白居易治理西湖的六管法吗?如今的恩惠利民,连古人也会感到惭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赠盐城诸友》,主要描绘了盐城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饮食特色,以及诗人对当地人民生活状况的观察与感慨。
首句“泉脉不通海滨土”,形象地写出盐城地处海边,水源可能不太便利,暗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艰辛。接着,“人家辘轳上咸卤”描绘了人们汲水的场景,盐分重,水质咸涩。
“新粳本自玉为粒,荐熟便如猩血煮”运用比喻,形容稻米虽优质,但在这样的环境下煮食,味道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了原有的清香。“初尝已叹失香味,久食更忧戕肺腑”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饮食健康的担忧。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困境中,他以“城西禆海百顷宽,绀碧瀰瀰含雾雨”描绘出一片广阔的海滨景色,暗示着自然的馈赠。诗人品鉴到的海水清澈如冰,味道甘美,认为这是上天弥补当地缺憾的方式。
诗中还提到,如果能改善供水条件,让百姓都能享用到这甘美的海水,将极大地改善他们的生活。然而,现实中的习俗惰性难以改变,人们即使面对美食也无动于衷。诗人借此呼吁地方官员(铜章师帅)制定措施,改变这种状况,效仿白居易治理西湖的六筦之法,惠及民众。
最后,诗人以“乐天六筦挽西湖,惠利可容今愧古”表达对古代贤人乐天的敬仰,同时也寄寓了对盐城诸友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盐城的环境和饮食,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地方治理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