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诗
宋 · 袁甫
鸣蜩善择木,木美叶敷腴。
国于美荫中,自庆无他虞。
螳螂伺其便,欲进复趑趄。
怒臂俄一施,捕取如囚拘。
委身膏利吻,性命才须臾。
均之细微物,一何强弱殊。
蜩乎汝无识,自知其过欤。
物在宇宙间,谨默乃安居。
今汝独聒聒,昼夜长喧呼。
汝闹力不足,彼静智有馀。
胜负从此决,谁谓汝非辜。
螳螂既得意,自谓真良图。
那知仅一饱,燕鹊已窥觎。
出尔反乎尔,胡能独全躯。
乃知祸与福,不系巧与愚。
哓哓固不免,默默复何如。
置之不足道,燕坐观厥初。
国于美荫中,自庆无他虞。
螳螂伺其便,欲进复趑趄。
怒臂俄一施,捕取如囚拘。
委身膏利吻,性命才须臾。
均之细微物,一何强弱殊。
蜩乎汝无识,自知其过欤。
物在宇宙间,谨默乃安居。
今汝独聒聒,昼夜长喧呼。
汝闹力不足,彼静智有馀。
胜负从此决,谁谓汝非辜。
螳螂既得意,自谓真良图。
那知仅一饱,燕鹊已窥觎。
出尔反乎尔,胡能独全躯。
乃知祸与福,不系巧与愚。
哓哓固不免,默默复何如。
置之不足道,燕坐观厥初。
翻译
蝉会选择好树木栖息,树叶繁茂营养丰富。国家建在美景之中,自我庆幸无忧患。
螳螂等待时机,想进攻又犹豫不决。
突然挥动臂膀,轻易捕捉到蝉如同囚禁。
蝉投身于螳螂的美食,生命转瞬即逝。
即使是微小生物,力量差距也巨大。
蝉啊你无知,是否明白自己的过错。
万物在宇宙间,安静才能保平安。
如今你独自吵闹,日夜不停叫喊。
你的喧嚣力量有限,对方静默智慧无穷。
胜负由此决定,谁能说你无辜。
螳螂以为得逞,自以为计划完美。
却不知仅一顿饱餐,引来燕鹊觊觎。
你忽而这样忽而那样,怎能保全自身。
这才明白祸福不取决于聪明或愚蠢。
无论怎样叫嚣都难逃一劫,沉默又如何。
这都不值一提,静坐观察事情的开端。
注释
木:树木。国:国家。
美荫:美丽的树荫。
伺:等待。
趑趄:犹豫不决。
怒臂:突然挥动手臂。
囚拘:像囚犯一样被捕。
膏利吻:作为食物。
须臾:片刻。
均:比较。
强弱殊:力量悬殊。
识:认识。
过:过错。
谨默:安静。
安居:平安。
聒聒:大声叫。
喧呼:喧闹。
力不足:力量有限。
智有馀:智慧丰富。
良图:好计划。
窥觎:觊觎。
出尔反乎尔:反复无常。
胡能:怎能。
祸与福:祸害和幸福。
巧与愚:聪明和愚蠢。
哓哓:叫嚣。
默默:沉默。
置之:看待。
燕坐:闲坐。
厥初:开始。
鉴赏
这首诗以蝉和螳螂为题材,寓言人生哲理。首四句描绘蝉选择繁茂枝头,享受宁静生活,象征着安逸与自满。接着,诗人以螳螂的视角,揭示其伺机而动,试图捕蝉,但犹豫不决,暗示了时机把握的重要性。当螳螂果断出击时,蝉被捕获,象征着力量对比与命运转折。
接下来,诗人感慨蝉的无知,不知自己的危险,同时也揭示了"谨默乃安居"的道理,即保持低调和谨慎才能长久。蝉的喧哗引来燕鹊觊觎,寓意着得意忘形会招致祸患。最后,诗人总结出祸福并非取决于技巧或智慧,而是行动的结果,喧嚣并不能保全,沉默反而可能带来安宁。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寓言了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告诫人们要审慎行事,避免因一时冲动而招致不幸。袁甫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宋代理性主义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