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依韵吴冲卿秋虫赏析

依韵吴冲卿秋虫

宋 · 梅尧臣
梧桐叶未老,露滴玉井床。
秋虫如里胥,促织何苦忙。
苒苒机上丝,入夜为鼠伤。
织妇中夕起,投梭重徊徨。
那闻草根声,膏入然肝肠。
天子固明圣,措意如陶唐。
下民唯力穑,不见田畴荒。
岂知裒敛人,督责务健强。
所以机中女,心斗日月光。
年年租税在,聒耳信已常。
哀哉四海人,无不由此戕。
吴侯当厅时,静坐爱初凉。
方将同佳人,欢乐举杯觞。
繁鸣杂螇螰,感怆情不皇。
况蒙朝家恩,兄弟登俊良。
意虑宜恤物,以慰众所望。
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

拼音版原文

tóngwèilǎojǐngchuáng

qiūchóngzhīmáng

rǎnrǎnshàngwèishǔshāng

zhīzhōngtóusuōzhònghuáihuáng

wéncǎogēnshēnggāorángāncháng

tiānmíngshèngcuòtáotáng

xiàmínwéijiàntiánchóuhuāng

zhīpóuliǎnrénjiànqiáng

suǒzhōngxīndòuyuèguāng

niánniánshuìzàiguōěrxìncháng

āizāihǎirényóuqiāng

hóudāngtīngshíjìngzuòàichūliáng

fāngjiāngtóngjiārénhuānbēishāng

fánmínggǎnchuàngqínghuáng

kuàngméngcháojiāēnxiōngdēngjùnliáng

wèizhòngsuǒwàng

jīnzhěqiūchóngpiānyuèzhāng

注释

玉井床:形容井边的设施,可能是指井栏。
里胥:古代地方小吏,此处比喻秋虫的叫声。
促织:蟋蟀,古人常用来比喻织女。
膏入:比喻痛苦深入骨髓。
陶唐:传说中的远古盛世。
裒敛:搜刮、敛取。
机中女:指织女。
租税:古代农民向政府缴纳的赋税。
朝家:朝廷。
七月章:可能指古代的诗歌篇章,七月是农事繁忙的季节。

翻译

梧桐叶还未老,露珠滴落在玉井的床沿。
秋天的虫鸣像官吏催促,促织为何这般匆忙。
细长的丝线在织布机上穿梭,深夜却成了老鼠的悲伤。
织妇半夜起身,投掷梭子,心中犹豫彷徨。
哪能听见草丛中的声音,她的悲痛如同心头的灼烧。
天子本明智圣明,心思如同陶唐时代的淳朴。
百姓只知尽力耕种,田野并未荒芜。
却不知苛捐杂税之人,督促苛刻,要求严苛。
因此,织布机上的女子,内心斗争如同日月争辉。
每年的租税繁多,吵闹声早已司空见惯。
可悲啊,天下的人们,无不是因这些而受伤害。
吴侯在厅堂静坐,享受初秋的清凉。
正要与佳人共饮,欢庆的酒杯在手。
虫鸣声嘈杂,他的心情凄凉。
更何况蒙受朝廷恩典,兄弟们都出类拔萃。
他应当体恤万物,以满足众人的期待。
今日的这篇秋虫诗,与七月的篇章并无不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吴冲卿秋虫》,通过对秋虫鸣叫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民生疾苦。首句“梧桐叶未老,露滴玉井床”写出了秋夜的宁静,但紧接着的“秋虫如里胥,促织何苦忙”则以比喻手法,将秋虫比作催租的官吏,形象地表达了百姓因苛捐杂税而生活的艰辛。

“苒苒机上丝,入夜为鼠伤”进一步揭示了织妇的生活困境,夜晚还要面对老鼠侵扰,而“织妇中夕起,投梭重徘徊”则写出她们深夜劳作的辛劳。诗人通过“那闻草根声,膏入然肝肠”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控诉了统治者的苛政导致民生凋敝。

接下来,诗人批评了朝廷官员的不作为,“天子固明圣,措意如陶唐”,暗示现实中天子虽号称明圣,但未能体恤民情。他指出农民辛勤耕种,田畴却仍见荒芜,皆因“裒敛人,督责务健强”。这使得织女们“心斗日月光”,承受着沉重的赋税压力。

最后,诗人借“年年租税在,聒耳信已常”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并以“哀哉四海人,无不由此戕”发出对全社会的悲叹。结尾处,诗人对比了自己的生活与百姓的困苦,吴侯“静坐爱初凉”享受清凉,而他却因忧虑民生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公正和仁政的期盼。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秋虫的鸣叫,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