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中秋
明 · 释函是
秋空云散碧霄澄,万里江山倚太清。
此夜月高人尽赏,谁家香冷梦初成。
光辉不作悲欢色,今昔偏从寒照生。
惟有雁翎斜度急,一行倒影入河明。
此夜月高人尽赏,谁家香冷梦初成。
光辉不作悲欢色,今昔偏从寒照生。
惟有雁翎斜度急,一行倒影入河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壮丽景象,以秋空、云散、碧霄、万里江山、月高、香冷、雁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秋空云散碧霄澄”,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天空清澈、云朵散去的画面,碧蓝的天空显得格外宁静与纯净。接着,“万里江山倚太清”一句,将目光从天空转向大地,描绘出辽阔的江山依傍着浩瀚的宇宙,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
“此夜月高人尽赏,谁家香冷梦初成”两句,将焦点转至中秋之夜的月亮,强调了人们在这一特殊时刻对月亮的欣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某些人可能在梦中初醒,感受到了一丝凉意。这里通过对比“赏月”与“梦初成”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与美好瞬间的感慨。
“光辉不作悲欢色,今昔偏从寒照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月光本身并不带有悲喜的情感色彩,但人们面对它时,却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这里的“寒照”不仅指自然界的寒冷,也暗喻了人生的冷暖与世态炎凉。
最后,“惟有雁翎斜度急,一行倒影入河明”以雁群为引子,描绘了它们在空中急促飞行的场景,其倒影映入河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匆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