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观谒先帝御容
唐 · 蜀太后徐氏
圣帝归梧野,躬来谒圣颜。
旋登三径路,似陟九嶷山。
日照堆岚迥,云横积翠间。
期修封禅礼,方俟再跻攀。
旋登三径路,似陟九嶷山。
日照堆岚迥,云横积翠间。
期修封禅礼,方俟再跻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圣帝:指德高望重的皇帝。梧野:一个地名,可能象征性地指帝王的归隐之处。
躬来:亲自前来。
谒:拜见。
旋登:随即攀登。
三径路:指通往隐居地的幽静小路,也可能象征性地指代归隐之路。
陟:登上。
九嶷山:中国南方的名山,这里比喻崇高的或难以攀登的地方。
日照:阳光照耀。
堆岚:重叠的山峦,形容山峰众多。
迥:遥远,此处形容山势的辽阔。
云横:云层横跨。
期修:期望举行。
封禅礼: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象征国家的太平与盛世。
方俟:将等待到。
再跻攀:再次攀登,比喻实现宏图大志。
翻译
圣明的帝王回到梧野之地,亲自前来拜见神圣的容颜。随即踏上三条小路,仿佛攀登着九嶷高山。
阳光照耀着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云雾横跨在苍翠的山峰之间。
期望能举行封禅大典,那时将再次奋力攀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尊贵的女性,可能是一位皇后或太后,她前往一处圣地谒见先帝的御容。诗中充满了对皇室的崇敬之情和神秘的宗教色彩。
“圣帝归梧野”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自然的场景,圣帝可能指的是某位已故的皇帝或神灵,“梧野”则是一处神圣的地方。"躬来谒圣颜"表明诗人亲自前往谒见先帝的面容,显示了她的敬意。
“旋登三径路,似陟九嶷山”中,“三径路”可能是通往神仙之所的道路,而“九嶷山”则是一个虚构的高大山峰。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谒见先帝御容的不易和庄严。
“日照堆岚迥,云横积翠间”描绘了一幅天然景观与神圣气氛交融的画面。这里的“堆岚”指的是山峰的叠加,“积翠”则形容云彩的色泽和层次,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描述,增添了整个场景的神秘感。
“期修封禅礼,方俟再跻攀”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仪式的期待以及希望能够再次亲近圣地的愿望。“封禅礼”可能是一种古代中国的宗教或祭祀仪式,而“再跻攀”则显示出诗人的迫切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仪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敬畏和向往,同时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皇室成员对于祖先崇拜和宗教信仰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