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诗
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
光荣晔流离,可以戏淑灵。
有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
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下与瓦石并。
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抚节弹鸣筝。
慷慨有馀音,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失意的妇女在庭院中对着石榴花发出的感慨和哀伤。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从一开始便以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了美丽与悲凉的情境之中。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 这几句诗笔触细腻,描绘出石榴花的繁茂和鲜艳,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花的美丽与妇女的情感相联系,预示了接下来情感的波澜。
"光荣晔流离,可以戏淑灵。有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 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哀愁和孤寂,将妇女的情感与周遭环境相融合,展现了她的精神状态。
"悲鸣夫何为,丹花实不成。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 这两句诗是全诗情感的高潮,通过鸟儿的悲鸣声和石榴未能结果的比喻,直接点出了妇女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诗继续展开了这份哀伤,"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栖迟失所宜,下与瓦石并。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反侧不能寐,逍遥于前庭。" 诗中的妇女因为没有子嗣而感慨万分,将自己的命运比喻为流星,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受。
最后,诗人通过妇女在夜晚难以入睡的情形,表现出她内心的不安与忧虑,"踟蹰还入房,肃肃帷幕声。搴帷更摄带,抚节弹鸣筝。慷慨有馀音,要妙悲且清。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 这些句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环境的渲染,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妇女在夜深人静时发出的叹息声,感受到她的悲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精湛的文学功底,而且也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在其中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