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酂县董明府之任
唐 · 于武陵
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
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
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
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南北行:指在国家的南北各地旅行或流浪。怜君:同情你。
苦辛:辛苦、艰难。
万家:形容众多的家庭。
草木:比喻人生短暂、生生不息。
三载:三年。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美好时光。
东道:东方的道路,引申为旅途。
游子:远离家乡在外的人。
夷门:古地名,这里泛指送别的地方。
主人:指送别宴上的主人,也指朋友。
空持:徒手,空有。
语相送:用言语送别。
应怪:或许会责怪。
不沾巾:古代男子离别时以泪沾手巾表示悲伤,这里指没有流泪。
翻译
我已在南北各地漂泊许久,同情你深知其中的艰辛。无数家庭如草木般生生灭灭,三年时光才迎来温暖的春天。
在东方道路上倾听游子的心声,在夷门歌唱着作别主人的情景。
只能空手用言语为你送行,或许你会怪我离别时不挥泪沾巾。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赴任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朋友长时间旅途中的理解和怜悯,同时也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不舍。首句“南北行已久,怜君知苦辛”直接点出了朋友的劳累历程,以及诗人的同情心。接着,“万家同草木,三载得阳春”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强调了等待的艰难与期盼。
中间两句“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展示了一种欢送的氛围,其中“东道”指的是朋友即将前往的地方,“游子”则是远行的人,诗人通过“听”字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声音的感受;而“夷门歌主人”,则是诗人在家中以歌声作为欢送。
末尾两句“空持语相送,应怪不沾巾”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的情感复杂,虽然用言辞来送别,但内心的伤感却难以排解,不禁使人感到奇怪,为何眼泪不落。这不仅是对朋友离去的一种哀愁,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无法长久相伴的无奈和悲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与期盼,以及对朋友之间情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