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杨园先生补农书作(其三)
清 · 朱琰
或曰古四民,最苦农在野。
佃种食余粒,年丰亦患寡。
被体无完衣,充肠只菜把。
商贾操奇赢,鲜衣而怒马。
往来杂冠裳,气习同纨裤。
何必去市阛,辛勤向里社。
嗟哉岂其然,光华石中火。
大抵起耕农,其厚业难堕。
试看古田家,吾乡旧风雅。
毋吟估客乐,遂谓富人哿。
佃种食余粒,年丰亦患寡。
被体无完衣,充肠只菜把。
商贾操奇赢,鲜衣而怒马。
往来杂冠裳,气习同纨裤。
何必去市阛,辛勤向里社。
嗟哉岂其然,光华石中火。
大抵起耕农,其厚业难堕。
试看古田家,吾乡旧风雅。
毋吟估客乐,遂谓富人哿。
鉴赏
这首清代朱琰的诗《读张杨园先生补农书作(其三)》以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和贫苦生活的感慨。诗人首先指出古代社会中,农民是最辛苦的一群,即使年成丰收,也常常因为分配不均而生活艰难。他们衣衫破旧,食物简单,与商人穿戴华丽、生活奢侈形成鲜明对照。诗人批评那些认为商人快乐富足的人,实际上忽视了农人的艰辛。
接着,诗人强调农业是社会的基础,农民的贡献不可轻视,他举例说及家乡的传统,提醒人们不应仅凭表面的繁华景象就误以为富人皆乐。最后,诗人以“光华石中火”比喻农人的朴实和坚韧,表达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对农夫辛劳的深深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状态,揭示了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不平等,同时也赞美了农民的勤劳和坚韧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