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为何梅生书枚如丈赠言感题赏析

为何梅生书枚如丈赠言感题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大师本性积为文,晚岁传衣独畀君。
两纪孑遗增感旧,数行藏写见尊闻。
梦馀鹿洞空香草,烬后鳌峰付乱云。
出处何成吾耄矣,平生砻断愧班斤。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为何梅生书枚如丈赠言感题》。诗中表达了对师长传承与教育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自身年华老去、学识积累与传承的反思。

首联“大师本性积为文,晚岁传衣独畀君”,开篇即点明了师道传承的重要性,大师的智慧与品德通过文字得以积累并传承给弟子,晚年时更是将衣钵单独传给了特定的弟子,强调了师徒间精神与知识的传递。

颔联“两纪孑遗增感旧,数行藏写见尊闻”,进一步阐述了师道传承的深远影响。两纪(两代)的传承过程中,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和故事,这些记录不仅见证了前辈的尊贵与名声,也激发了后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颈联“梦馀鹿洞空香草,烬后鳌峰付乱云”,运用了典故,鹿洞象征着知识的殿堂,香草比喻着知识的芬芳;烬后鳌峰付乱云,则暗示了知识与智慧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消散,如同山峰被云雾遮掩。这两句表达了对知识传承可能面临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尾联“出处何成吾耄矣,平生砻断愧班斤”,诗人自省,面对知识的传承与个人成就,感叹自己已至暮年,回顾一生,虽有积累,但与古代学者班固相比,仍感惭愧。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成就的谦逊态度,以及对古代学者深厚学识的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师道传承、个人成长与自我反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与知识传承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古代学者的崇敬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