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答孙太初夜访二首(其二)赏析

答孙太初夜访二首(其二)

明 · 黄衷
吴越高人道姓名,何年饮露得身轻。
暂从雷硐留诗品,未到苕溪闻笛声。
转树猿吟秋兴早,横江鹤梦月华清。
悬知世故浮云外,正儗辞家问广成。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答孙太初夜访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孙太初夜访时的场景和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吴越高人道姓名,何年饮露得身轻”以“吴高”二字开篇,暗示访者孙太初的高洁品格,同时借“饮露”之典,暗喻其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其独特气质的钦佩。

颔联“暂从雷硐留诗品,未到苕溪闻笛声”则进一步展现了访者与诗人的交流情景。通过“雷硐”与“苕溪”的对比,不仅描绘了不同地点的自然风光,也隐含了两人对话的深邃与丰富。这里的“诗品”既指诗歌的品质,也象征着两人精神层面的交流。

颈联“转树猿吟秋兴早,横江鹤梦月华清”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生动景象。猿猴的啼叫与鹤的梦境,分别在秋天的早晨和月光下的江面展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动物的活动,巧妙地融入了季节与时间的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情感的深度。

尾联“悬知世故浮云外,正儗辞家问广成”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他似乎预见到世间纷扰如同天边的浮云,转瞬即逝,因此萌生了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这里引用“广成子”的典故,寓意着诗人向往的是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与访者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诗风的特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