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日同复园谒禹陵登会稽山顶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秋高游踪寄禹穴,雨中携屐同谢公。
隔江故人具尊酒,连朝听雨酣乌篷。
山灵何心展重九,招要二客淩高峰。
拿舟稽山次山麓,始见淡日开矇眬。
庙门严扃扫行迹,司钥村媪来龙钟。
廊阴碑荒窆石断,苍柏郁郁含悲风。
唧啾万蝠穴殿庑,遗矢堂陛尘埃封。
巍然庙貌焕圭冕,儆予气象惊犹逢。
天翻六载祀典废,灭德斲本虚报崇。
景臣私叩凛僭亵,敢以孤愤伸皇穹。
帝光天下塞魑魅,铸鼎刻画今难穷。
幽无鬼神明无礼,祸烈洚水神其恫。
还挽暮色跻绝顶,荡怀出没千山濛。
耸身愿附秋隼上,放目沧海观朝宗。
隔江故人具尊酒,连朝听雨酣乌篷。
山灵何心展重九,招要二客淩高峰。
拿舟稽山次山麓,始见淡日开矇眬。
庙门严扃扫行迹,司钥村媪来龙钟。
廊阴碑荒窆石断,苍柏郁郁含悲风。
唧啾万蝠穴殿庑,遗矢堂陛尘埃封。
巍然庙貌焕圭冕,儆予气象惊犹逢。
天翻六载祀典废,灭德斲本虚报崇。
景臣私叩凛僭亵,敢以孤愤伸皇穹。
帝光天下塞魑魅,铸鼎刻画今难穷。
幽无鬼神明无礼,祸烈洚水神其恫。
还挽暮色跻绝顶,荡怀出没千山濛。
耸身愿附秋隼上,放目沧海观朝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于九月十九日与友人一同前往禹陵拜谒,并登上了会稽山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
首句“秋高游踪寄禹穴”,点明了时节与地点,秋天的高爽天气为这次旅行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接着“雨中携屐同谢公”一句,借用了东晋名士谢灵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踏雨而行的情景,增添了文雅之气。
“隔江故人具尊酒”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江对岸设宴相迎的场景,体现了友情的深厚。接下来的“连朝听雨酣乌篷”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船上听雨的悠闲时光,画面生动,富有诗意。
“山灵何心展重九,招要二客淩高峰”两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比作登山的访客,表达了对山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攀登高峰的渴望。随后的“拿舟稽山次山麓”描述了乘船至山脚的过程,“始见淡日开矇眬”则描绘了初见阳光的欣喜。
庙门的“严扃扫行迹”暗示了庙宇的庄严与历史的痕迹,“司钥村媪来龙钟”则通过老妇人的形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沧桑。诗人接着描述了庙宇内碑文荒凉、苍柏郁郁、蝙蝠唧啾的景象,以及殿堂台阶上的尘埃,营造了一种肃穆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巍然庙貌焕圭冕,儆予气象惊犹逢”表达了诗人对庙宇庄严景象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震动与警醒。接下来的“天翻六载祀典废,灭德斲本虚报崇”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道德沦丧的感慨。
“景臣私叩凛僭亵,敢以孤愤伸皇穹”表明了诗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与对天地的敬畏,体现了其高尚情操。最后,“帝光天下塞魑魅,铸鼎刻画今难穷”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道德、理想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