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荄
离离衰草,漠漠黄昏。
岂必离别,始为销魂。
望王孙兮不归,思公子兮无言。
悲何来兮沉郁,心偶触兮烦冤。
乃有轻雾为之弄晴,薄烟于焉笼月。
雨微集而酿寒,露凝霜而欲结。
终陨落其销尽,暂抽萌而芽茁。
色黯淡其非荣,□□□□□□。
离鸊绿而先摧,佩荃荪而并折。
望遥天兮碧浅,临江皋兮绿芜。
舜华纵落,根荄半苏。
已焉哉!彼百草兮,宜似余之集枯。
旋掩三径,卒我捋荼。
忾岁序之奄忽,还高卧而遂初。
徐于起视,带经可锄。
理兰畹兮植蕙亩,芼杜若兮羹文芜。
采众美之陆离,表雅志之洁素。
羌金石之不迁,矧芳馨之犹故。
甫结恨于迩室,敢背指于中路。
君弃余兮若遗,余怨君兮如慕。
待还碧于东皇,矢同心于岁暮。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钦叔阳的《寒荄》描绘了一幅秋日平原的凄凉景象。诗人从出门远望开始,衰草连天,暮色苍茫,寓离别之情于景物之中,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哀愁。"岂必离别,始为销魂",暗示了即使不是实际的离别,这种情感也足以令人肝肠寸断。
接着,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轻雾弄晴、薄烟笼月、雨露凝霜等自然现象,寓示生命的短暂和变迁,"终陨落其销尽",又"暂抽萌而芽茁",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坚韧。色彩黯淡的景象,如同草木的凋零,"色黯淡其非荣","离鸊绿而先摧,佩荃荪而并折",进一步强化了凄凉之感。
诗人的情感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起伏,最后转向自我,"旋掩三径,卒我捋荼",表示回归田园,享受简朴生活。然而,他对旧情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期待并未消减,"矢同心于岁暮",表明决心坚守初衷,等待与所爱之人重逢。
整体来看,《寒荄》以深沉的笔调,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和坚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词语解释
黯淡的意思:亦作“ 黯澹 ”。1.阴沉;昏暗。 唐 杜牧 《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韵》:“二仪黯澹交,百川莽迴薄。” 清 王士禛 《羚羊峡》诗:“巃嵸云雷窟,黯澹蛟鼉宫。”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2).比喻没有希望,不美好。 清 高鹗 《晦日送春同毕苏桥饮长河小亭时苏桥亦欲南归》诗:“大别山遥情黯淡,将离花好约蹉跎。” 沙汀 《困兽记》八:“因为由于这个打趣,这个哗笑,他看出了危机,觉得前途很黯淡了。” 冰心 ...
百草的意思:各种草类。亦指各种花木。《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 汉 王充 《论衡·幸偶》:“夫百草之类,皆有补益,遭医人採掇,成为良药。”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王微》:“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鷄悲。”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二:“曾把四絃娱 白傅 ( 白居易 ),敢将百草鬭 吴王 。”...
背指的意思:(1).向后指画。 唐 杜甫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诗:“石出倒听枫叶下,櫓摇背指菊花开。”(2).在背后指点。 宋 惠洪 《南昌重会汪彦章》诗:“去年兴发看京华,笑傲清狂人背指。”...
不迁的意思:(1).不移徙。《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韩非子·十过》:“﹝戎王﹞见其女乐而説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 汉 王褒 《洞萧赋》:“託身躯於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2).不改变。《楚辞·九章·怀沙》:“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朱熹 集注:“不以忧患改其节。” 汉 王粲 《赠蔡子篤》诗:“君子信誓,不迁于时。”(3).谓官爵不升迁。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汪文烈 亟称之。后部中不迁不黜,而别选一官至,百姓闭门留丞...
不归的意思:(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沉郁的意思:[释义](形)低沉郁闷。 [构成]并列式:沉+郁 [例句]脸色沉郁。(作谓语)沉郁的气氛。(作定语)...
东门的意思:(1).东城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汉 张衡 《东京赋》:“西阻 九阿 ,东门于 旋 。”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四十:“ 汉 唐 时州郡多在京师之东,士大夫游宦於京者,出入皆取道东门。”(2).复姓。 春秋 鲁 公子遂 字 襄仲 ,居东门,号 东门襄仲 ,后因以为姓氏。 汉 有 东门云 。...
东皇的意思:(1).指天神 东皇太一 。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秉玉朝羣帝,樽桂迎 东皇 。”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俗尚 东皇 祀,謡传 义帝 寃。” 元 陈樵 《碧落洞》诗:“杖头化作光明烛,愿逐 东皇 下九垓。”参见“ 东皇太一 ”。(2).指司春之神。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 东皇 去后韶华在,老圃寒香别有秋。”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长信昨来看,忆共 东皇 醉。此树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明 陈所闻 《懒画眉·春闺四咏》曲:“愁他春尽问 ...
杜若的意思: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
迩室的意思:内室,居室。《花月痕》第一回:“今人一生,将真面目藏过,拿一副面具套上,外则当场酬酢,内则邇室周旋。”...
烦冤的意思:(1).烦躁愤懑。《楚辞·九章·思美人》:“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王逸 注:“忠谋盘紆,气盈胷也。”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烦冤荒陇侧,肝心尽崩抽。” 唐 杜甫 《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尝有病瘖者,为人所苦,烦冤无以自言。” 严复 《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我国暨 突厥 、 印度 、 波斯 诸国之妇女,其烦冤紆抑,不待言矣。”(2).屈折盘旋。《文选·宋玉<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閒,堀堁扬尘,勃鬱烦冤,衝孔袭...
芳馨的意思:(1).犹芳香。也借指香草。《楚辞·九歌·湘夫人》:“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廡门。”《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有顷进饌,精美芳馨,不可名状。”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八:“今日閒愁为 洞庭 ,茶花凝想吐芳馨。”(2).喻美好的名声。 清 张大受 《慕庐先生还朝》诗:“出处古来云变化,芳馨谁播史书中。”(3).指祭品。言其气味芳香。 宋 朱熹 《卧龙庵武侯祠》诗:“寒藻荐芳馨,飞泉奉明酌。”《宋史·乐志九》:“时思致享,肃荐...
高卧的意思:◎ 高卧 gāowò(1) [sleep comfortably]∶高枕而卧解衣铺被,准备高卧(2) [live in seclusion]∶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高卧的意思:◎ 高卧 gāowò(1) [sleep comfortably]∶高枕而卧解衣铺被,准备高卧(2) [live in seclusion]∶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公子的意思:◎ 公子 gōngzǐ[son of a high official]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或女儿,后来称豪门世家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大公子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黄昏的意思:[释义](名)傍晚,日落以后星出以前的时候。 [构成]偏正式:黄(昏 [例句]黄昏时分;百鸟归巢。(作定语)[同义]傍晚[反义]拂晓、黎明、破晓...
蕙亩的意思:指园圃或良田。 南朝 梁 沉约 《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光迟蕙亩,气婉椒臺。” 清 唐孙华 《张蒿园斋观离薋园图》诗:“药栏花屿供宾客,蕙亩芝田长子孙。”...
集枯的意思:谓遭到冷遇。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洪文襄公》:“自国初 洪文襄公 入相后,公以 南安 籍,专拜 泉 馆同乡,而 漳 馆人遂不通謁。彼时 泉 馆人,无论京宦公车,无不所求輒遂,攸往咸宜,而 漳 馆大有集枯之感。”参见“ 集苑 ”。...
江皋的意思:亦作“ 江皐 ”。 1.江岸,江边地。《楚辞·九歌·湘夫人》:“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汉书·贾山传》:“地之磽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明史·隐逸传·徐舫》:“筑室江皐,日苦吟於云烟出没间。” 郭沫若 《汐集·题傅抱石画<延安画卷>诗之五》:“烈士忠贞垂万古,丰碑百丈耸江皋。”(2).指江中。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出守》:“汎江皋,片帆衝千层怒涛。” 清 戴名世 《赠朱字绿序》:“今者江皋孤艇,荒烟落日。”...
洁素的意思:(1).洁白素雅。 唐 无名氏 《白鹦鹉赋》:“夫玄默者动之所求,洁素者默之攸尚。”(2).白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素足女》:“昔题妇人足,不曰素洁,则曰丰妍。夫今妇人缠足,美观则可,其体质乾枯,腥秽特甚,使 谢 李 辈舍其弓纤,而诬以洁素,一何舛哉!”...
金石的意思:◎ 金石 jīnshí[metal and stone] 金属和石头,比喻坚固的东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离离的意思:(1).盛多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毛 传:“离离,垂也。” 郑玄 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 孔颖达 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薛综 注:“离离,实垂之貌。” 前蜀 贯休 《经弟妹坟》诗:“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离离。”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 蜀 锦载胡车,离离三千首,雅正排淫哇。”(2).浓密貌。 三国 魏...
离别的意思:[释义](动)比较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 [构成]并列式:离+别 [例句]离别母校已经两年了。(作谓语)[同义]分别、别离[反义]团聚...
弄晴的意思:(1).指禽鸟在初晴时鸣啭、戏耍。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之一:“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林鸦檐雀格磔弄晴。”(2).谓呈现晴天。 宋 陈克 《谒金门》词之七:“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
陆离的意思:[释义](形)形容色彩繁杂。联绵式。光怪~的景色。(作定语)...
捋荼的意思:《诗·豳风·鸱鸮》:“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 孔颖达 疏:“予手口尽病,乃得成此室巢。”后以“捋荼”喻辛苦劳碌。 清 钱谦益 《重修素心堂记》:“吾兄频年以来,身无兼衣,食不重味,匪朝伊夕,拮据捋荼者,为此堂也。”...
漠漠的意思:[释义](1) (形)云烟密布的样子。 (2) (形)广漠而沉寂。 [构成]重叠式 [例句]远处是漠漠的平原。(作定语)...
酿寒的意思:谓逐渐酿成寒冷的天气。 明 陆采 《明珠记·桥会》:“正西风酿寒,冷入綉罗裳,随风轻荡漾。”...
凝霜的意思:(1).浓霜。《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汉 扬雄 《反离骚》:“遭夏季之凝霜兮,庆夭顇而丧荣。” 晋 卢谌 《时兴》诗:“凝霜霑蔓草,悲风振林薄。” 唐 韩偓 《夜船》诗:“野云低迷烟苍苍,平波挥目如凝霜。”(2).凝结成霜。 南朝 齐 谢朓 《校猎曲》:“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飇开。”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回忆小阳春时几微流转些将近暖谷的和风,偶尔沾惠些尚未凝霜的甘露,虽则凄惨依然,预觉‘严冬之恶神’狂暴,却还有余力作最后的奋斗。”(3).古代 绩溪 所产...
平原的意思:[释义](名)起伏极小的广大平地。 [构成]偏正式:平(原 [例句]这一带都是平原。(作宾语)...
弃余的意思:(1).抛弃多馀之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岁用 枣祗 、 韩浩 等议,始兴屯田”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自遭荒乱,率乏粮穀。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飢则寇略,饱则弃餘。”(2).所抛弃的多馀之物。 唐 韩愈 《卫府君墓志铭》:“嗟惟君,篤所信,要无有,弊精神,以弃餘,贾於人。” 宋 叶适 《经总制钱一》:“而 秦檜 权忮,劫胁一世而出其上,及其取於弃餘琐屑之间以为国命者,是何其无耻之至是也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叶水心论<三国志>》:“﹝ 叶 ﹞又云:近...
岂必的意思: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荃荪的意思:香草。古代常用以喻贤良的人。《宋书·颜延之传》:“比物荃蓀,连类龙鸞。”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封燔茅社,抱弄荃蓀,陔兰始茂,隙駟俄奔。”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擢嘉穀以远荑兮,匪荃蓀其弗俱。”...
三径的意思: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衰草的意思:◎ 衰草 shuāicǎo[withered grass] 干枯的草衰草满地...
舜华的意思:木槿花。《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毛 传:“舜,木槿也。” 周咏 《无题》诗之二:“两美容颜比舜华, 沉香亭 北倚栏斜。”...
遂初的意思:(1).早先;以前。 汉 蔡邕 《协和婚赋》:“考遂初之原本,览阴阳之网纪。”一本作“ 邃初 ”。(2).遂其初愿。谓去官隐居。《晋书·孙绰传》:“﹝ 孙绰 ﹞少与 高阳 许询 俱有高尚之志。居于 会稽 ,游放山水,十有餘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 宋 徐铉 《寄江都路员外》诗:“县斋晓闭多移病,南亩秋荒忆遂初。” 元 刘诜 《和许中立》:“有赋堪惩咎,无成託遂初。” 清 梅庚 《送大兄南还》诗:“故乡自足林泉趣,最荷君恩许遂初。”...
岁序的意思:◎ 岁序 suìxù[order of months in the year] 年份更替的顺序,泛指时令岁序更新...
岁暮的意思:[释义](名)〈书〉一年快完的时候。 [构成]偏正式:岁(暮 [例句]岁暮天寒。(作主语)...
同心的意思:◎ 同心 tóngxīn(1) [with one heart]∶思想或认识一致同心同德(2) [concentric]∶共一中心或核心同心圆同心度(3) [common wish]∶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神佛原有同心(4) [cherish the same ideals and follow the same path]∶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
王孙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销魂的意思:◎ 销魂 xiāohún[ecstasy;feel transported;be over-whelmed melt away soul;be overwhelmed with joy or sorrow] 形容伤感或欢乐到极点,若魂魄离散躯壳。也作“消魂” 乐乐愈精愈妙了,令人销魂。——《警世通言》...
雅志的意思:平素的意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关内侯 王祥 履仁秉义,雅志淳固。”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约他年,东还海道,愿 谢公 雅志莫相违。” 明 高启 《咏隐逸》之一:“ 子平 谢累辟,雅志在隐居。” 沉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独是予也不才, 分湖 故事,雅志搜罗。顾以年年奔走,百无一成。”...
奄忽的意思:◎ 奄忽 yǎnhū(1) [suddenly;quickly;all of a sudden]∶忽然,突然奄忽如神(2) [die]∶指死去卧蓐七年,自虑奄忽。——《后汉书·赵岐传》...
遥望的意思:◎ 遥望 yáowàng[look into the distance] 向远处看;看远方遥望山头的苍松...
遥天的意思:犹长空。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二:“遥天耀四海,倏忽潜濛汜。” 唐太宗 《望终南山》诗:“重峦俯 渭水 ,碧嶂插遥天。”《天雨花》第二回:“遥天如洗出明月,秋气清高桂蕊馨。”...
余怨的意思:馀留未消的怨忿。《老子》:“和大怨,必有餘怨。” 南朝 梁简文帝 《筝赋》:“若夫鉤竿復发,蛺蝶初挥,动玉匣之餘怨,鸣阳鸟之始飞。”...
于焉的意思:从此;于此。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于焉偶閒暇,鸣轡忽相聚。”于是。《诗·小雅·白驹》:“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朱熹 集传:“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 陈奂 传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摇也。今字作‘逍遥’。”《后汉书·董卓传论》:“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 崑冈 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於焉而极。” 唐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有美一人,於焉旷絶。” 明 刘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诗:“珍重无生侣,於焉...
陨落的意思:◎ 陨落 yǔnluò[(of a meteorite,etc.)fall from the sky or outer space] 高空运行物掉下来,也指有才能的人去世...
众美的意思:(1).众多美好的德行。《庄子·刻意》:“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成玄英 疏:“万德之美,皆从于己。”《汉书·终军传》:“履众美而不足,怀圣明而不专。” 南朝 梁 江淹 《采菱》诗:“众美信如此,无恨出清泉。”《新唐书·房玄龄杜如晦等传赞》:“持众美效之君。”(2).各种优点与好处。 唐 张怀瓘 《书断·古文》:“﹝ 苍頡 ﹞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跡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中路的意思:(1).半路。《楚辞·九辩》:“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十:“黄鵠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明 高启 《张节妇词》:“谁言妾有夫,中路弃妾身先殂。”(2).路的当中。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3).当中的一路。常指军队部署。《晋书·慕容暐载记》:“ 护 穷寇假合,王师既临,则上下丧气,曾不敢闚兵中路,展其螗蜋之心。” 宋 张唐英 《蜀梼杌》卷上:“是时 关东 危急, 蜀 中未寧, 庄宗 令宦者 向延嗣 往中路...
子兮的意思:嗟叹之词。《诗·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毛 传:“子兮者,嗟兹也。” 孔颖达 疏:“子兮子兮,自嗟叹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嗟兹即嗟嗞。《説文》:‘嗞,嗟也。’”一说,犹言你呀,用于人称。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子兮何为者,冠珮立宪宪。”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或师絶学贤,不以艺自輓。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子兮﹞谓 元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