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淮阳
唐 · 张继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微凉:轻微的凉意。风叶:风吹过树叶。
楚俗:楚地的风俗。
清闲:宁静、悠闲。
候馆:旅馆。
秋水:秋天的水面。
郊扉:郊外的门扉。
暮山:傍晚的山峦。
月明:明亮的月光。
潮渐近:潮水慢慢靠近。
露湿:露水打湿。
雁初还:归雁刚回来。
浮客:漂泊的旅人。
无定:没有固定。
萍流:像浮萍一样漂泊。
淮海间:淮河和大海之间。
翻译
微凉的风穿过树叶,楚地的风俗变得格外宁静。旅馆面对着秋天的水面,郊外的门扉在傍晚的山色中关闭。
明亮的月光下,潮水慢慢靠近,露水打湿了归来的雁群。
漂泊的旅人没有固定的居所,像浮萍一样在淮海之间漂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旅人夜泊淮河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游子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这两句写出了初秋时节的凉意,以及南方(楚地)人民生活节奏的缓慢和安逸。风吹动树叶,带来了一丝凉意,而南方的人们似乎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变得更加悠闲自在。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所居的旅舍临近流动的秋水,与远处暮色中的山相呼应。这里的“候馆”指的是旅店或客栈,而“郊扉”则是郊外的门户,隐喻着诗人身在异乡,对归途的渴望。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这两句写出了夜幕低垂,大地清凉中,月亮照耀下的景象,以及潮汐逐渐逼近和早归的大雁被露水沾湿的情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寓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如同浮萍般在广阔的水面上漂流,不知何处为家的感慨。“萍流”指的是随波逐流的水草,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无根漂泊。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自己的游子情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意境美和深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