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月二日避寇转徙湖中复从华容道乌沙还郡七月十六日夜半出小江口宿焉徙倚柁楼书事十二句
宋 · 陈与义
回环三百里,行尽力都穷。
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
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
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
镜湖应足比,剡溪那可同。
世将非识事,孤啸聊延风。
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
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
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
镜湖应足比,剡溪那可同。
世将非识事,孤啸聊延风。
注释
回环:环绕往复。三百里:极言路途遥远。
巴丘:古代地名。
左移右:来回移动。
章华:地名。
西转东:转向东方。
江声:江水声。
斗柄:北斗七星的柄部。
弥:更加。
芙蕖:荷花。
披月:在月光下。
镜湖:湖泊名。
剡溪:另一处地名。
识事:理解事物。
孤啸:独自长啸。
延风:让风吹过。
翻译
回环的路程有三百里,走尽全力也难以到达尽头。在巴丘这里,我左顾右盼,章华山则西转东行。
江水的声音摇动着北斗七星,秋天的景色更显芦苇丛的深邃。
众多树木矗立在水面上,荷花在月光下如披银纱。
镜湖的美景或许可以相比,但剡溪的独特风情又怎能相提并论。
世间的人们未必理解这些,我只能独自长啸,让清风陪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描绘了他在战乱中辗转流离的生活。诗中以湖光月色和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回环三百里,行尽力都穷",写出了道路漫长且曲折,诗人疲惫不堪;"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运用方位变化,暗示了行程的艰难和方向不定。"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通过江水声和秋色,渲染出寂寥的氛围,斗柄摇动,象征时光流逝。
"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描绘了夜晚湖面的静谧景象,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镜湖应足比,剡溪那可同",将眼前的镜湖与记忆中的剡溪相比较,表达了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
最后两句"世将非识事,孤啸聊延风",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纷扰的无奈,只能借孤独的长啸来排遣心中的愁绪,让风带走自己的思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又略带哀愁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