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夷子行
明 · 王世贞
计然有七策,少伯五用之。
刍粟如丘山,坐使会稽肥。
灭吴既强越,弃之忽若遗。
扁舟适齐邦,自称鸱夷子皮。
为田僇子我,阴使齐社移。
忽复谢所宗,以其重宝归。
陶适天下中,众贿所化居。
黄金直千万,三致三复挥。
少子诛,了不悲,老氏张翕吾所师。
神龙变化那可羁,安用区区相印为。
刍粟如丘山,坐使会稽肥。
灭吴既强越,弃之忽若遗。
扁舟适齐邦,自称鸱夷子皮。
为田僇子我,阴使齐社移。
忽复谢所宗,以其重宝归。
陶适天下中,众贿所化居。
黄金直千万,三致三复挥。
少子诛,了不悲,老氏张翕吾所师。
神龙变化那可羁,安用区区相印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鸱夷子行》,以历史人物范蠡(字少伯,又称鸱夷子皮)的人生经历为题材,展现了其从助吴灭越、功成身退,再到周游列国、最终归隐的传奇一生。
诗中首先提到“计然有七策,少伯五用之”,暗示范蠡在帮助吴国时,运用了智谋策略。接着描述范蠡在帮助吴国击败越国后,却能淡然处之,仿佛功名利禄皆如过眼云烟。他乘船前往齐国,自称为鸱夷子皮,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和隐逸之心,也暗含着他对权力的淡泊。
之后,诗中提到范蠡曾让齐国的祭祀场所发生变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则反映了他深谙人心与政治的微妙之处。随后,范蠡突然离开齐国,将重宝归还给家族,显示出他对于家族责任的重视以及对财富的超脱态度。
最后,诗中提到范蠡在陶地(古代陶都,今山东定陶)经营商业,通过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且多次获得成功。尽管他的儿子被杀,他并未表现出悲伤,这与他追求精神自由和道德原则的生活态度相符合。诗的结尾部分,以“神龙变化那可羁,安用区区相印为”表达了范蠡对权力的不屑,以及对自由和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范蠡一生的描绘,展现了其智慧、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