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震
宋 · 苏轼
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
闻道吹嘘借馀论,故教流落得生还。
清篇带月来霜夜,妙语先春发病颜。
诗酒暮年犹足用,竹林高会许时攀。
闻道吹嘘借馀论,故教流落得生还。
清篇带月来霜夜,妙语先春发病颜。
诗酒暮年犹足用,竹林高会许时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携文:带着文章。过:拜访。
治平:太平年间。
雾豹:比喻才华初露的人。
始一斑:只显露出一点。
闻道:听说。
吹嘘:夸耀。
借馀论:借助他人的评论。
流落:困顿、落魄。
生还:逃脱困境,得以生存。
清篇:清新篇章。
带月:伴随着月光。
霜夜:寒冷的夜晚。
妙语:精妙的语言。
发病颜: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诗酒:诗与酒。
暮年:晚年。
犹足用:依然足够。
竹林高会:竹林中的高雅聚会。
许时攀:期待参加。
翻译
带着文章造访我于太平年间,那时的雾豹只显露出斑点。听说吹嘘之言借助了他人的评论,因此让我得以从困境中逃脱生存。
清新的诗篇伴随着霜夜的月光而来,精妙的语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即使到了晚年,诗酒依然足够陪伴,期待能参加竹林中的高雅聚会。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流和对文艺的追求。开篇“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两句,描述诗人手持文书经过自己平静的居所,那种安详之感宛如初见的云彩一般稀薄而美好。
接下来的“闻道吹嘘借馀论,故教流落得生还”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听取朋友的意见和讨论,以此来修正自己的学问,使之更加纯粹和深刻。这里的“故教”可能指的是古代圣贤的教诲,“流落得生还”则意味着这些教诲在诗人心中得到新的生命。
“清篇带月来霜夜,妙语先春发病颜”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借助明亮的月光阅读清丽的文章,那种清新脱俗的语言如同春天般唤醒了沉睡的心灵。
最后,“诗酒暮年犹足用,竹林高会许时攀”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晚年,也仍然能够从诗词和美酒中找到乐趣,并且愿意与朋友们在竹林高处举行聚会,享受那份超脱世俗的惬意。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生活、友情和文学的热爱,以及他那种超越时空、自在飞扬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