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天马周流不停策,青龙挂空山无色。
区中物物见根柢,岁年滔滔逐流水。
籲于求归归未获,客里随人送行客。
鏦金伐鼓行清秋,江头组练云如稠。
道旁老人相与语,主宾闻之愕相雇。
或云造阙如登仙,一声謦咳落九天。
岂知位高势逾逼,莫向紫宸庭下立。
非关噉刍解喑嘿,紫宸地禁鸣不得。
或云敢言似鸣凤,千古高名泰山重。
岂知说著心骨惊,臣名愈重国愈轻。
或言古人重晚节,元忠子方费分说。
岂知晚节不难保,却忧攘臂为人笑。
三人所赠不皆然,然则子也今何言。
元佑中年基绍圣,建中靖国何尝靖。
若教此事欠讲明,直将两是为端平。
是时臣言便休得,臣不忧身却忧国。
臣原天意开平治,明良长似改元时。
夬刚未终戒苋陆,姤阴虽微畏羸躅。
真教世道端且平,宁使臣无赫赫名。
三人冁然笑,子之所原吾不到。
吾言必於身,子言望於人,
子意虽厚吾言真。
低头谢二老,
还以告景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的《送游吏部赴召》,通过对天马、青龙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议论,表达了对游吏部赴召的感慨。诗人首先以“天马周流不停策”象征游子的壮志豪情,接着通过“青龙挂空山无色”暗示仕途的险峻。他指出世间万物都有其根源,时光流逝如流水,游子的去留让人感叹。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游吏部的担忧,担心他在高位上会面临更大的压力,提醒他不要在紫宸殿下随意发言,暗示朝廷中有严格的言论限制。诗人引用古人关于晚节的重要性的观点,认为游子应谨慎言行,以免因直言而招致嘲笑。然而,诗人也强调,即使晚节难保,更应忧虑的是国家而非个人荣辱。
最后,诗人对比了自己和游吏部的不同期望,自己希望国家太平,而游吏部则期待个人声名显赫。诗人虽然不能达成游子的愿望,但他的言论出于对国家的深深忧虑。诗的结尾,诗人低头致谢两位老者,并将这些思考告知友人景仁。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有对友人的激励,又有对时局的忧虑,体现了魏了翁作为南宋士大夫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