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陶西田穫早稻,并引赏析

和陶西田穫早稻,并引

宋 · 苏轼
蓬头三獠奴,谁谓愿且端。
晨兴洒扫罢,饱食不自安。
愿治此圃畦,少资主游观。
昼功不自觉,夜气乃潜还。
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
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
早知农圃乐,岂有非意干。
尚恨不持锄,未免骍我颜。
此心苟未降,何适不间关。
休去复歇去,菜食何所叹。

注释

獠奴:形容仆人的外貌粗陋。
愿且端:指愿望纯真善良。
洒扫:打扫卫生。
饱食:吃得很饱。
圃畦:菜园里的田地。
游观:游览观赏。
昼功:白天的劳作。
夜气:夜晚的宁静。
早韭:早春的韭菜。
晚菘:晚秋的菘菜。
人间:世间。
正味:纯粹的美味。
非意:违背意愿的行为。
苟:如果。
何适:何处合适。
间关:道路或处境的曲折。
休去:停止离去。
菜食:蔬菜食物。
叹:叹息。

翻译

蓬乱头发的三个仆人,谁能说他们的心愿单纯端正。
清晨起来打扫完毕,吃饱了却仍感到不安。
希望能打理好这片菜园,只为主人能偶尔游览。
白天劳作浑然不觉,夜晚的气息悄然回归。
早春的韭菜急于争艳,寒冬的菘菜最先破冰。
世间并无绝对的美味,美好的事物往往源于艰难。
早知田园生活的乐趣,怎会有违背初衷的行为。
遗憾的是未能持锄劳作,我的容颜难免憔悴。
只要这颗心还未屈服,何处不是我该去的地方。
不再离去,也不再叹息,蔬菜饮食有何可叹。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对农事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态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蓬头三獠奴,谁谓愿且端。”开篇即以生动形象勾勒出一位劳作的田园之人,他们勤劳而不自觉其辛苦,这种生活状态被诗人视为一种美好的境界。

“晨兴洒扫罢,饱食不自安。”诗人通过对早起打扫和吃饱饭后的描写,表现出农人日常的简单快乐,他们即使在休息时也不忘记种植和收获,这份勤劳正是他们生活中的美好。

“愿治此圃畦,少资主游观。”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管理这片田园,希望主人能够偶尔来看看,感受这种田园生活的乐趣。

“昼功不自觉,夜气乃潜还。”白天的劳作如同呼吸一般自然,不觉疲惫;到了夜晚,劳累之气才渐渐消散。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农人的自然和谐与大自然的节奏。

“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春天的 韭菜竞相争发,秋天的 菘菜在严寒中率先开花,这些生动的景象展示了四季更迭中的生命力,也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无微不至的观察和赞美。

“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在世间没有绝对的美味,真正的美好往往是通过努力和挑战得来的。田园生活虽简单,但其中蕴含的乐趣与满足,是经过辛勤劳作后所获得。

“早知农圃乐,岂有非意干。”诗人早已领悟到农耕之乐,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闲暇时光,都能从中找到快乐,没有不愿意的状态。

“尚恨不持锄,未免骍我颜。”诗人的内心仍有一丝遗憾,那就是没有亲手拿起农具去耕耘土地,这种未曾体验到的生活让他感到有些遗憾。

“此心苟未降,何适不间关。”只要这颗心还没有屈服于世俗的喧嚣,就无所畏惧,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休去复歇去,菜食何所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不舍与向往,虽然要暂时告别,但内心中充满了对那里的菜蔬和简单饮食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农事和自然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深切情感和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