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庞西达将军赏析

赠庞西达将军

明 · 郑琰
十载屯田塞下闻,虬须燕颔气如云。
帐留猛士皆降虏,剑是痴龙亦报君。
银夏至今劳使者,玉门终古老将军。
高秋较猎归残照,衰草黄榆散马群。

拼音版原文

shízǎitúntiánsāixiàwénqiúyànhànyún

zhàngliúměngshìjiējiàngjiànshìchīlóngbàojūn

yínxiàzhìjīnláo使shǐzhěménzhōnglǎojiāngjūn

gāoqiūjiàolièguīcánzhàoshuāicǎohuángsànqún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郑琰的《赠庞西达将军》描绘了一位在边塞屯田十年,具有豪迈气质的将军形象。"虬须燕颔"四字生动刻画了将军的威猛外貌,犹如云中之龙。帐中聚集的都是被他降服的敌虏,表明其英勇善战。"剑是痴龙亦报君"进一步强调了将军对国家的忠诚和剑术的精湛,即使宝剑也能为他效力。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将军功绩的赞美,"银夏至今劳使者"暗示了他在边疆的长期坚守和对朝廷使命的尽责,"玉门终古老将军"则表达了对这位老将永恒守卫边关的敬意。最后两句"高秋较猎归残照,衰草黄榆散马群",通过描绘秋季狩猎归来,夕阳映照下的场景,展现了将军的雄壮与边塞的苍凉,以及他结束战斗后马群散去的宁静画面。

整首诗以赞颂为主,既描绘了庞西达将军的英勇形象,又表达了对其忠诚和边疆贡献的敬仰。

词语解释

残照的意思:◎ 残照 cánzhào[the setting sun] 落日的光辉;夕照...

痴龙的意思:传说 洛 中有大穴,有人误坠穴中,见有大羊,取髯下珠而食之。出而问 张华 。 华 谓:“羊为痴龙。其初一珠食之,与天地等寿;次者延年,后者充饥而已。”见《法苑珠林》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后用为典故。 五代 韩定辞 《答马彧》诗:“ 崇霞臺 上神仙客,学辨痴龙艺最多。”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清汶老龙珠丹》:“天公不解防痴龙,玉函寳方出龙宫。”...

高秋的意思:◎ 高秋 gāoqiū[cool autumn] 秋高气爽的时节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南朝齐· 谢脁《谢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高秋的意思:◎ 高秋 gāoqiū[cool autumn] 秋高气爽的时节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南朝齐· 谢脁《谢宣城集·奉和隋王殿下》...

古老的意思:[释义](形)经历了久远年代的。~的中国变年轻了。(作定语) [构成]并列式:古+老...

将军的意思:[释义](1) (动)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2) (动)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名) (3) (动)将(jiànɡ)级军官。 (4) (动)泛指高级将领。 [构成]动宾式:将|军 [例句]他是军队中的一位老将军。(作宾语)...

降虏的意思:俘虏。《汉书·公孙弘传赞》:“ 衞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后汉书·耿弇传》:“ 子舆 弊贼,卒为降虏耳。” 唐 白行简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每当大敌,用以陷阵,其善战者多以首功自奋,间至登坛,亦有以降虏效顺者。”...

较猎的意思:比赛谁打猎收获多。较,通“ 角 ”。 唐 窦巩 《赠阿史那都尉》诗:“较猎 燕山 经几春,雕弓白羽不离身。”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今日春和景明,不免带军士们城南较猎一回。”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特召你等,同往沙地,大合围塲,较猎一番,多少是好。” 徐朔方 校注:“角猎,比赛谁野兽打得多。”...

老将的意思:◎ 老将 lǎojiàng(1) [old-timer;veteran]∶在某一行业从事多年而经验丰富的人老将出马,一个顶俩(2) [marshal]∶指象棋中的将帅...

马群的意思:◎ 马群 mǎqún[manada] 指一群同族野马,包括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一些幼驹...

猛士的意思:(1).犹勇士。勇敢有力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唐 杜甫 《昔游》诗:“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宋 陆游 《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将军櫪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2). 太平天囯 武秀才第二等阶的称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於七月十七日考猛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

虬须的意思:亦作“虯须”。见“ 虬鬚 ”。亦作“虯须”。亦作“虯鬚”。拳曲的胡须。《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太祖 令曰:‘ 琰 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鬚直视,若有所瞋。’”《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引作“虯须”, 胡三省 注曰:“卷鬚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虯鬚似 太宗 ,色映塞外春。”一本作“ 虬髯 ”。 唐 温庭筠 《夜宴谣》:“虬须公子五侯客,一饮千钟如建瓴。” 清 孙枝蔚 《马食禾伐田家》诗:“碧眼虬鬚使我愁,向前长跪泪双流。”...

如云的意思:(1).形容盛多。《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毛 传:“如云,众多也。”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唐 白居易 《轻肥》诗:“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2).发美长貌。《诗·鄘风·君子偕老》:“鬒髮如云,不屑髢也。” 毛 传:“如云,言美长也。”(3).比喻德化广大。《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塞下的意思: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史记·高祖本纪》:“ 卢綰 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其冬,来朝,奏曰:得益开田四千顷,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 明 刘绩 《征妇词》:“君为塞下土,妾作山头石。” 陈去病 《出塞望蒙古》诗:“兵增不征讨,苦哉塞下民。”...

散马的意思:(1).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 南朝 宋 谢庄 《宋世祖庙歌·孝武皇帝》:“復礼辑乐,散马堕城。” 隋 薛道衡 《<隋高祖文皇帝颂>序》:“休牛散马,偃武修文。”参见“ 散马休牛 ”。(2). 太平天囯 时期, 广东 、 广西 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 清 严正基 《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起号起马,散号散马。”(1).游散之马。 南朝 齐 王融 《上疏请给虏书》:“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絶驱禽之欢。”(2).即散差马。 明 刘基 《郁离子·...

使者的意思:[释义](名)奉使命办事的人(现多指外交人员)。 [构成]附加式...

衰草的意思:◎ 衰草 shuāicǎo[withered grass] 干枯的草衰草满地...

屯田的意思:◎ 屯田 túntián[have garrison troops or peasants open up wasteland and grow food grain] 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夏至的意思:◎ 夏至 xiàzhì(1) [summer solstice]∶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2) [solstice]∶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燕颔的意思:(1).形容相貌威武。颔,下巴。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童贯 彪形燕頷,亦略有髭,瞻视炯炯,不类宦人。”《群音类选·蟠桃记·诞孙相庆》:“看兰孙,虎头燕頷,知不是等闲人。”(2). 东汉 名将 班超 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頷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陆续平定各地贵族的变乱,官至 西域 都护,封 定远侯 。见《后汉书·班超传》。后以“燕頷”为封侯之相。 南朝 陈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

玉门的意思:(1).宫阙,帝阙。《楚辞·刘向<九叹·怨思>》:“背玉门以犇騖兮,蹇离尤而干詬。” 王逸 注:“玉门,君门。”(2).饰玉的门。《晏子春秋·谏下十八》:“及 夏 之衰也,其王 桀 背弃德行,为璿室玉门。”《淮南子·道应训》:“ 文王 归,乃为玉门,筑 灵臺 ,相女童,击鐘鼓,以待 紂 之失也。”(3).山名。《楚辞·刘向<九叹·远游>》:“回朕车俾西引兮,褰虹旗於 玉门 。” 王逸 注:“ 玉门 ,山名也。”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诗:“驾虹霓,乘赤云,登彼 九疑 歷 玉门 。”(4).古关名。...

至今的意思:◎ 至今 zhìjīn(1) [up to now]∶直至此刻至今杳无音信(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终古的意思:(1).久远。《楚辞·离骚》:“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朱熹 集注:“终古者,古之所终,谓来日之无穷也。”《汉书·沟洫志》:“民歌之曰:‘ 鄴 有贤令兮为 史公 ,决 漳水 兮灌 鄴 旁,终古舄卤兮生稻粱。’” 清 顾炎武 《精卫》诗:“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鲁迅 《集外集·<哀范君>诗之三》:“此别成终古,从兹絶绪言。”(2).往昔,自古以来。《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终古虽远,旷焉如面。” 唐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