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山居
宋 · 赵蕃
山居为山何所如,非灊非皖非匡庐。
问云非山何所居,屋中主人山中徒。
当檐屹立几丈馀,亦有竹树相盘纡。
朝听鹤吟暮猿呼,那知门外临通衢。
或闻此语谓我诬,答以君意诚守株。
人间有国名华胥,其往初不因舟车。
神游倏忽已即涂,晨鸡唤觉犹蘧蘧。
山名无乃类此欤,胸中有山无地无。
朱门蓬户何别区,参前见处成工夫。
问云非山何所居,屋中主人山中徒。
当檐屹立几丈馀,亦有竹树相盘纡。
朝听鹤吟暮猿呼,那知门外临通衢。
或闻此语谓我诬,答以君意诚守株。
人间有国名华胥,其往初不因舟车。
神游倏忽已即涂,晨鸡唤觉犹蘧蘧。
山名无乃类此欤,胸中有山无地无。
朱门蓬户何别区,参前见处成工夫。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寄题山居》,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自己的山居生活。首句“山居为山何所如”,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独特感受,仿佛与山融为一体,超脱世俗。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问答形式,强调了山居主人的隐逸之志,即使身处简陋屋宇,内心却与山相依。
诗人笔下的山居环境清幽,屋檐下有挺拔的竹树,早晨能听到仙鹤的鸣叫,傍晚则是猿猴的呼唤,显得远离尘嚣。然而,尽管山居僻静,门外却是大道,这似乎与人们的想象有所不同,引发了一些质疑。诗人以“守株待兔”的典故回应,暗示自己并非坐等好运,而是主动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
诗人进一步借“华胥国”之典,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那里无需舟车劳顿即可抵达,精神上的自由自在令人向往。他将这种体验与山居生活相提并论,认为内心的“山”比现实中的地理环境更为重要。最后,他以“朱门蓬户何别区”作结,指出无论贫富,只要心中有山,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境界和修行之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