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杜诗集
宋 ·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馀孤冢耒江滨。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馀孤冢耒江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气吞:形容气势宏大。风雅: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妙无伦:美妙无比,无人能及。
碌碌:平凡无奇,无所作为。
当年:过去的时代。
见珍:被人们重视。
自是:这自然是。
古贤:古代有才德的人。
发愤:发奋图强,励志。
诗道:诗歌之道。
可穷人:不能使人生存困苦。
镌镵:雕刻刻画,比喻创作。
物象:事物的形象。
三千首:极言数量多。
乾坤:天地,也代指世界。
四百春:四百年的时间跨度。
寂寞:孤独,冷清。
身后事:死后的事迹。
惟馀:只剩下。
孤冢:孤坟。
耒江滨:耒水边,耒江是地名。
翻译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馀孤冢耒江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读老杜诗集》。诗中的“气吞风雅妙无伦”表达了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老杜)的崇拜之情,认为他的诗歌气势宏大,无与伦比。"碌碌当年不见珍"则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上才华横溢却未被世人所重视的遗憾。
接下来的“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表明王令认为老杜之所以发愤,是因为古代贤达之士未能得到应有的尊崇,并不是因为诗歌本身有什么缺陷。"镌镵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则是对老杜诗作丰富多彩的赞美,认为他的作品像星辰一样璀璨夺目,能够照亮整个宇宙,并且历经四季更替而不衰。
最后,“寂寞有名身后事,惟馀孤冢耒江滨”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才华横溢却只能留下名字和遗迹的历史人物感到惆怅,他们的墓冢散落在江边,令人感叹。
王令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对老杜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也反映出自己对历史贤达未能得遇的哀叹,以及对于才华不被世人认可的悲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