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曲
宋 · 赵汝燧
精神如熊气如虹,梦寐思勒燕然功。
龙泉宝鞘横三尺,犀甲茸绦擐两重。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
玉辔绣鞯鞲骢马,眼有紫焰炯双瞳。
誓缚单于献天子,离觞不挥儿女泪。
笳鼓动地归来时,金印斗大肘后系。
君不见燕颔虎颈班超侯万里,又不见风声鹤唳谢玄破肥水。
龙泉宝鞘横三尺,犀甲茸绦擐两重。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
玉辔绣鞯鞲骢马,眼有紫焰炯双瞳。
誓缚单于献天子,离觞不挥儿女泪。
笳鼓动地归来时,金印斗大肘后系。
君不见燕颔虎颈班超侯万里,又不见风声鹤唳谢玄破肥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精神:指人的精神状态。熊气如虹:形容精神旺盛,气势如虹。
龙泉宝鞘:比喻珍贵的剑鞘。
犀甲茸绦:犀牛皮制成的铠甲和柔软的丝带。
鸣镝:响箭。
贴身飐日红:形容旗帜随风飘动,颜色鲜明。
紫焰炯双瞳:形容眼神锐利,目光如炬。
誓缚单于:发誓要俘虏匈奴首领。
金印斗大:形容官印极大。
燕颔虎颈:形容人相貌威猛。
班超侯万里:班超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侯。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疑神疑鬼。
谢玄破肥水:谢玄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
翻译
精神饱满如熊熊燃烧,梦境中渴望效仿勒石燕然的功绩。宝剑龙泉藏在三尺长鞘内,厚重的犀牛皮甲和柔软的茸绦穿在身上两层。
响箭穿空带着霜寒飞远,认旗紧贴身侧随风飘动,红色鲜明。
驾驭着装饰华丽的骢马,眼睛里闪烁着紫色火焰,目光炯炯。
发誓要活捉单于献给天子,离别宴上不洒儿女情泪。
凯旋之时,笳鼓震动大地,金印硕大如斗,系在臂后。
你可曾见过像燕颔虎颈的班超那样万里封侯,又或是像谢玄那样凭借风声鹤唳击败敌军于淝水。
鉴赏
这首宋诗《上马曲》通过描绘主人公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壮志豪情,展现了诗人赵汝燧对于英雄气概的赞美。首句“精神如熊气如虹”形象生动,比喻人物饱满的精神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装备精良,如“龙泉宝鞘横三尺,犀甲茸绦擐两重”,显示出主人公的勇武与准备充分。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与精准,箭矢破空,旗帜鲜明,体现出主人公的英勇决断。诗人进一步刻画人物内心,“玉辔绣鞯鞲骢马,眼有紫焰炯双瞳”,骏马配以华丽鞍具,眼神坚定,充满决心。
最后两句“誓缚单于献天子,离觞不挥儿女泪”表达了主人公的忠诚与坚韧,即使面对离别也不为儿女情长所动,一心向战功。结尾处以班超和谢玄的历史典故作结,强调了主人公志在千里,期望能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
整体来看,《上马曲》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赞美了英勇的战士和他们的壮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