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慎思诗呈同院诸公(其六)
宋 · 商倚
秋日同文馆,西风昨夜回。
燕巢留屋角,蛛网挂墙隈。
书任边韶懒,诗惭匡鼎来。
人人皆抱璞,谁是济川才。
燕巢留屋角,蛛网挂墙隈。
书任边韶懒,诗惭匡鼎来。
人人皆抱璞,谁是济川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同文馆内的一番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刻感悟。
首联“秋日同文馆,西风昨夜回”,点明了地点与时间,秋日的同文馆在西风的吹拂下,仿佛整个世界都换上了新的面貌。这里运用了“回”字,不仅指风的回归,也暗含着季节更替的意味,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的氛围。
颔联“燕巢留屋角,蛛网挂墙隈”,通过燕子与蜘蛛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燕子在屋角筑巢,蜘蛛则在墙角结网,这些小生灵的日常活动,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生活的细微之处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颈联“书任边韶懒,诗惭匡鼎来”,这里以边韶和匡鼎两位历史人物为喻,边韶以懒散著称,而匡鼎则以才华横溢闻名。诗人自谦自己的读书懒惰,同时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愧疚之情,反映出诗人对自己学识和才能的自我审视与反思。
尾联“人人皆抱璞,谁是济川才”,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在众多怀抱璞玉(比喻未被发现的才华)的人中,又有谁能真正成为能够驾驭大船(比喻有能力解决重大问题或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呢?这不仅是对同院诸公的提问,也是对自身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种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才选拔与社会发展的深刻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