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惆怅(其四)赏析

惆怅(其四)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花枝先折不逢春,月镜初圆又缺新。
天下语将如此事,亦教肠断路边人。
亲承泪眼为长别,似有馀言未尽陈。
惆怅几时消得了,碧山无影海无尘。

鉴赏

这首诗《惆怅(其四)》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王邦畿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哀愁的深刻体验。

首句“花枝先折不逢春”,以折断的花枝比喻人生中的不幸或离别,即使在春天的美好时节也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欢乐,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残酷。接着,“月镜初圆又缺新”运用月亮的圆缺变化来象征事物的兴衰更替,以及情感的波动起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感慨。

“天下语将如此事,亦教肠断路边人”一句,诗人设想如果所有人都能说出这样的离别之痛,那么路边的行人也会因此而心碎,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普遍性和对人心的深深触动。接下来,“亲承泪眼为长别,似有馀言未尽陈”则直接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亲人之间的眼泪和未尽的话语,表现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无奈。

最后,“惆怅几时消得了,碧山无影海无尘”以碧山无影、海水无尘的景象,象征着离别之痛的深沉与持久,无法轻易消除。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离别与哀愁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