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君咏(其六)
清 · 钱澄之
痛哭桥边卒,临河羡独清。
世徼明主饩,肯荷敌人兵!中国谁称帝,元勋竟献城!可知徐久爵,尽室向燕行!
世徼明主饩,肯荷敌人兵!中国谁称帝,元勋竟献城!可知徐久爵,尽室向燕行!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的《南京六君咏》组诗中的第六首,以哀悼明朝末年南京六位忠臣为主题。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些忠臣的深切同情与敬仰。
首句“痛哭桥边卒”,开篇即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描绘出诗人面对历史人物的悲痛之情。桥边的士兵,象征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国捐躯的忠臣,他们的牺牲令人痛心疾首。
“临河羡独清”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河水的清澈与孤独相联系,暗示这些忠臣虽死犹清,他们的精神如同河水一般纯净而深远,却也孤独地存在于历史之中。
“世徼明主饩,肯荷敌人兵!”这两句表达了对忠臣们忠诚与勇敢的赞扬。他们渴望得到明主的赏识和重用,但面对敌人的威胁,他们依然选择承担起保卫国家的责任,即使这可能意味着牺牲自己的生命。
“中国谁称帝,元勋竟献城!”这两句则揭示了明朝末期政治的混乱与腐败,以及忠臣们的悲剧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的功臣竟然失去了国家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导致了城池的失守。
最后一句“可知徐久爵,尽室向燕行!”点出了诗人的感慨。徐久爵作为一位功臣,最终却不得不带着全家离开故土,前往他乡。这一幕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悲惨,也象征了整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现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京六位忠臣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