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注释
九疑:古代山名,相传为舜帝葬地。衡湘:古代两个地区名,位于湖南。
苍梧:古地名,今广西梧州一带,传说中舜帝南巡而崩于此。
孤城:孤立的城池。
幽人:隐居的人。
圣恩:皇帝的恩典。
穷达:困厄和显达。
箕子:殷商时期贤臣,因反对纣王暴政被流放。
要荒:偏远荒凉的地方。
舆地志:地理志书。
海南:指中国海南省。
翻译
九嶷山连绵不断,延伸到衡湘地区,苍梧孤独地坐落在天的一隅。在孤城中,号角声在烟雾缭绕的树林里回荡,夕阳还未落下,江面一片苍茫。
隐士抚着枕头感叹,我的行程忽然到了传说中的舜帝陵寝。
江边的老人能讲述你的事迹,他们的白发红颜仿佛你一样年长。
不要嫌弃琼州雷州被云海阻隔,圣上的恩泽仍允许我们遥远相望。
我一生追求道义的决心,岂会因境遇好坏而改变。
上天或许把我视为箕子,是要我把这种理念留在偏远之地。
未来哪位史家会记载,这海南万里之地,才是我真正的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九疑联绵属衡湘"一句,通过地理环境的描述,设置了一种超脱尘世、寂寞孤独的情境。接着,"苍梧独在天一方"则更加深化了这种隔绝与孤独感。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情调。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典型的意象,如孤城、吹角、烟树等,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
"幽人拊枕坐叹息,我行忽至舜所藏"两句,透露出诗人的独自沉思和对古代圣贤的向往之心。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山林之人,而“我行忽至舜所藏”则表明诗人在精神上追寻着古代圣贤,如大禹(也称为舜),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江边父老能说子,白须红颊如君长"两句,则是对亲人的一种想象和祝愿。诗人希望远方的亲人健康长寿,即便自己不在身边,也能从他人的口中了解到亲人的情况,而那种白发苍苔却面色红润的形象,更显得亲情深厚而又温馨。
"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一句,则是诗人对远方亲人的一种安慰。尽管琼雷之声可能被云海隔绝,但“圣恩”即君恩或天恩的庇护,使得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期待仍旧存在。
"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两句,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修养和追求的一种反思。这里表明了诗人对于“学道”的执着,即便是在贫贱或显达的不同境遇中,也坚持自己的初衷。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慨和自信。箕子,是古代用来盛放祭祀食品的小土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微小而又坚定不移的个人志向。即便在天地之间,自己的意志也要留下痕迹,不让其消逝于荒废之中。
最后两句"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自我认同。舆地志,即后世的历史记录,而“海南万里”则是诗人心中的故乡,是精神上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在的修养、坚守初衷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