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黄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月黄含雨气,隐映画楼前。
笛向寒光起,声随素影传。
海风青作冻,渔火白成烟。
宿鸟惊梧叶,愁人又不眠。
笛向寒光起,声随素影传。
海风青作冻,渔火白成烟。
宿鸟惊梧叶,愁人又不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下静谧而略带忧愁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月色、雨水、画楼、笛声、海风、渔火、宿鸟和愁人等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月黄含雨气”,以“月黄”点明月色,暗示夜晚的宁静与朦胧;“含雨气”则预示了空气中的湿润与微凉,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湿润的诗意。接着,“隐映画楼前”一句,通过“隐映”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画楼若隐若现的景象,仿佛是梦境中的一抹光影,引人遐想。
“笛向寒光起,声随素影传”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笛声在寒光中响起,如同夜空中飘渺的音符,随着月光的素影四处传递,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悠远的音乐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音乐之美,也暗示了情感的波动与传递。
“海风青作冻,渔火白成烟”则是对海面与远处渔火的描写。海风带着一丝寒意,仿佛冻结了海水,而远处的渔火在夜色中闪烁,如同白烟般轻盈,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与远方的神秘感。
最后,“宿鸟惊梧叶,愁人又不眠”两句,将画面的焦点转向了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的情感世界。宿鸟因夜色的深沉而惊醒,梧叶随之摇曳,象征着自然界的寂静与生命的活力。而“愁人又不眠”则直接点明了人物的情感状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