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台通上人
宋 · 刘克庄
老倦逢迎揖客稀,上人乃肯顾柴扉。
愧无林下茶瓜待,忽有空中杖锡飞。
师瘦能吟无本句,吾穷难赠大颠衣。
此行不枉观南海,探得珊瑚满载归。
愧无林下茶瓜待,忽有空中杖锡飞。
师瘦能吟无本句,吾穷难赠大颠衣。
此行不枉观南海,探得珊瑚满载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老倦:形容年老疲惫。逢迎:迎接。
揖客:作揖迎接客人。
稀:稀少。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乃:才。
肯:愿意。
柴扉:简陋的木门。
愧无:感到惭愧没有。
林下:山林隐居之处。
茶瓜:清茶和瓜果。
待:款待。
空中:从空中。
杖锡:禅杖和锡杖,僧人的法器。
飞:降临。
师瘦:师父消瘦。
无本句:没有现成的诗句。
吾穷:我贫穷。
大颠衣:大颠和尚的衣物,指僧人的袍服。
此行:这次行程。
不枉:不虚此行。
观:观赏。
南海:泛指南方的海,可能指佛教圣地。
探得:探寻到。
珊瑚:珍贵的海洋生物,象征财富。
满载归:满载而归。
翻译
年迈疲倦,应酬客人稀少,高僧才肯光临我家简陋的门扉。我惭愧没有山林间的清茶瓜果款待,忽然看见有僧人空降,手执禅杖来访。
师父消瘦却能吟诗作对,我贫穷无法赠送他大颠和尚那样的衣物。
这次行程不虚此行,能观赏南海美景,满载珊瑚归来定会有所收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赠天台通上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超然物外的情怀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老倦逢迎揖客稀," 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对世事的疲惫以及对于那些难得一见的朋友或知音的珍视。"上人乃肯顾柴扉"则表达了一种敬仰之情,只有在尊崇的人面前才愿意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愧无林下茶瓜待,忽有空中杖锡飞。"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自谦和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师瘦能吟无本句,吾穷难赠大颠衣" 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困顿以及物质上的匮乏。
最后两句 "此行不枉观南海,探得珊瑚满载归。" 描述了诗人这次旅行并非徒劳,因为他在精神上获得了丰厚的收获,如同探寻到了珍贵的珊瑚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