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次韵
元 · 揭傒斯
小孤山前一回盼,苍然始识孤山面。
隔江叠嶂开翠屏,绝壁浮云飘素练。
忆昔初蒙翰林聘,舣棹探奇不知倦。
扪萝陟级至绝顶,目极神开气为变。
大江东汇彭蠡来,昼夜崩腾奔海甸。
笳鼓遥闻日月动,帆樯忽度乾坤转。
舟人不识造物奇,但趣急趁南风便。
早悟微官七载缚,底用区区厌贫贱。
深窗冷壁守编摩,何异扬雄困雕篆。
重来胜地岁云暮,短景催人疾于箭。
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犹疑有雷电。
彭郎矶下寒浪涌,坐客正说龙君传。
人生可喜还可怜,世事堪违不堪恋。
明朝匡庐复入眼,虽有此境何由羡。
武城先生独好事,名山每恨游难遍。
丰城客子无一钱,但当作诗乞如愿。
隔江叠嶂开翠屏,绝壁浮云飘素练。
忆昔初蒙翰林聘,舣棹探奇不知倦。
扪萝陟级至绝顶,目极神开气为变。
大江东汇彭蠡来,昼夜崩腾奔海甸。
笳鼓遥闻日月动,帆樯忽度乾坤转。
舟人不识造物奇,但趣急趁南风便。
早悟微官七载缚,底用区区厌贫贱。
深窗冷壁守编摩,何异扬雄困雕篆。
重来胜地岁云暮,短景催人疾于箭。
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犹疑有雷电。
彭郎矶下寒浪涌,坐客正说龙君传。
人生可喜还可怜,世事堪违不堪恋。
明朝匡庐复入眼,虽有此境何由羡。
武城先生独好事,名山每恨游难遍。
丰城客子无一钱,但当作诗乞如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小孤山的深情凝望与赞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和自然之壮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苍然”、“翠屏”、“素练”、“大江”、“彭蠡”、“日月动”、“帆樯”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幅壮阔的画面。
首句“小孤山前一回盼”,点明了诗人对小孤山的向往之情。接着,“苍然始识孤山面”,表达了初次见到小孤山时的震撼与惊喜。诗人通过“隔江叠嶂开翠屏,绝壁浮云飘素练”的描绘,展现了小孤山的雄伟与秀美,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忆昔初蒙翰林聘,舣棹探奇不知倦”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与执着。通过“扪萝陟级至绝顶,目极神开气为变”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攀登高峰的艰辛与喜悦,以及由此获得的精神升华。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大江、日月、帆樯等元素,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动态之美。“舟人不识造物奇,但趣急趁南风便”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之奇与人类活动的渺小。诗人通过“早悟微官七载缚,底用区区厌贫贱”表达了对官场束缚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深窗冷壁守编摩,何异扬雄困雕篆”两句,借用了扬雄困于文字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学术研究的投入与坚持。而“重来胜地岁云暮,短景催人疾于箭”则体现了时间的紧迫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犹疑有雷电”描绘了夜晚山中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壮丽的氛围。通过“彭郎矶下寒浪涌,坐客正说龙君传”,诗人将神话传说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