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凌志学
明 · 吴俨
君性巧过人,乃自谓养拙。
岂恶人间世,纷纷学奸谲。
行拙常欲方,言拙常欲讷。
出门拙何为,不学事干谒。
北窗日高眠,诗书自怡悦。
文格不随时,自笑肱三折。
朅来试校职,就补赞皇缺。
但得禄代耕,莫问官冷热。
况此函丈间,论议皆时哲。
春乘帐下风,夜立门前雪。
岂无恶巧者,为拙传衣钵。
岂恶人间世,纷纷学奸谲。
行拙常欲方,言拙常欲讷。
出门拙何为,不学事干谒。
北窗日高眠,诗书自怡悦。
文格不随时,自笑肱三折。
朅来试校职,就补赞皇缺。
但得禄代耕,莫问官冷热。
况此函丈间,论议皆时哲。
春乘帐下风,夜立门前雪。
岂无恶巧者,为拙传衣钵。
鉴赏
这首诗《送凌志学》由明代诗人吴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凌志学的个性与生活态度。诗中首先赞扬了凌志学的与众不同,他虽自谦为“养拙”,却并非厌恶世间,而是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世俗的道路,拒绝了奸诈与圆滑,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本真。
接着,诗人描述了凌志学的生活方式,他喜欢在北窗之下,享受着宁静的时光,以诗书为伴,怡然自得。他的文风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屡次尝试却未获成功,但他依然乐观地面对,笑对挫折。后来,凌志学被任命为校职,补缺赞皇,他对此保持淡泊的态度,只求俸禄能够维持生计,而不关心官场的冷暖。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凌志学的敬意,认为他虽无“恶巧”,却能传承“衣钵”,即保持真我,坚守正道的精神。整首诗通过对凌志学个性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的赞赏和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