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轩夜坐
宋 · 李纲
苒苒流年催白头,此生那向此淹留。
天高露下物华肃,月澹风清僧宇幽。
河底光芒萤照水,草间悲怨蚓吟秋。
夜凉人闲家千里,别是羁臣一段愁。
天高露下物华肃,月澹风清僧宇幽。
河底光芒萤照水,草间悲怨蚓吟秋。
夜凉人闲家千里,别是羁臣一段愁。
鉴赏
这首诗《东轩夜坐》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在东轩独坐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苒苒流年催白头,此生那向此淹留。”以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感慨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人生短暂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可能已经步入晚年,不再愿意在这世间停留太久。
颔联“天高露下物华肃,月澹风清僧宇幽。”通过描绘高远的天空、露珠下的万物显得肃穆,月色清淡、微风拂过僧舍显得格外宁静幽深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静谧祥和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颈联“河底光芒萤照水,草间悲怨蚓吟秋。”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萤火虫在河底闪烁着微弱而温暖的光芒,草丛中蚯蚓在秋天的夜晚发出悲鸣,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的敏感观察与深刻思考,或许在这些细微的生命活动中,诗人找到了某种共鸣或启示。
尾联“夜凉人闲家千里,别是羁臣一段愁。”点明了诗人独自在夜晚的东轩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凉意,更是心灵深处的孤独与忧愁。作为“羁臣”,即被流放或远离家乡的官员,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自己身在异乡、心系故土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由与归宿的深切渴望。
整体而言,《东轩夜坐》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多重思考,以及在孤独与忧愁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