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俗(其五)
宋 · 刘子翚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誇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帷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徒誇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帷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注释
野人:乡野之人。羹藜:藜菜。
庖丁:熟练的厨师。
批导手:指导者的手法。
耕稼:农耕劳作。
畏彼:畏惧。
春泥:春天的泥土。
东皋:东边的田地。
觳觫:恐惧战栗。
祸岂逃:灾祸怎能逃脱。
恻隐心:怜悯之心。
贪饕:贪婪。
盖帷:微薄的恩惠。
犬马曹:如同犬马的人。
翻译
乡野之人厌恶吃藜菜,家中已有庖丁熟练的厨刀。只夸赞那些指导者的手法,可曾体谅农夫辛勤劳作的艰辛。
隐约可见的是那如肉山般的丰盛,却畏惧权杖的威严。
春天的泥土覆盖在寒冷的田野,夜晚的月光下他在东边的田地犁地。
辛勤努力已到极限,恐惧灾祸怎能逃脱。
谁没有怜悯之心,但很少有人能抵挡住贪婪的欲望。
即使是最微薄的恩惠尚且展现,更何况对待那些如同犬马般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子翚的作品,名为《谕俗·其五》。诗中通过对比野人与庖丁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劳动者辛勤付出而得不到应有回报的同情,以及对那些贪婪无度之人的批评。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开篇即描绘了一幅生动画面,野人对简单的食物已经感到厌倦,而家中却有着精良的庖丁刀,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平等。
“徒誇批导手,肯念耕稼劳。”诗人通过“徒誇”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那些夸口而不实际行动者的批判,同时赞扬那些真正记得农夫辛勤劳作的人。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这里的“隐然”可能指的是肉的丰富,“尺箠”则是古代的一种刑具,用来惩罚犯人。诗人通过对比肉的丰盛与刑具的严酷,强调了社会上层对于底层人民的压迫。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农民在春天泥泞中劳作,夜晚在明月下犁地的画面,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与自然环境的艰苦。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诗人表达了对那些辛勤工作但依旧无法避免灾难的人的同情。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这两句强调了大多数人都有恻隐之心,但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被贪婪所困的人却很少。
“盖帷犹示恩,况异犬马曹。”最后两句通过对比人的善行与动物的区别,强调了人类应该具备的道德和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