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王嘉秀实夫萧琦子玉告归书此见别意兼寄声辰阳诸贤
明 · 王守仁
王生兼养生,萧生颇慕禅。
迢迢数千里,拜我滁山前。
吾道既匪佛,吾学亦匪仙。
坦然由简易,日用匪深玄。
始闻半疑信,既乃心豁然。
譬彼土中镜,暗暗光内全。
外但去昏翳,精明烛媸妍。
世学如剪綵,妆缀事蔓延。
宛宛具枝叶,生理终无缘。
所以君子学,布种培根原。
萌芽渐舒发,畅茂皆由天。
秋风动归思,共鼓湘江船。
湘中富英彦,往往多及门。
临歧缀斯语,因之寄拳拳。
迢迢数千里,拜我滁山前。
吾道既匪佛,吾学亦匪仙。
坦然由简易,日用匪深玄。
始闻半疑信,既乃心豁然。
譬彼土中镜,暗暗光内全。
外但去昏翳,精明烛媸妍。
世学如剪綵,妆缀事蔓延。
宛宛具枝叶,生理终无缘。
所以君子学,布种培根原。
萌芽渐舒发,畅茂皆由天。
秋风动归思,共鼓湘江船。
湘中富英彦,往往多及门。
临歧缀斯语,因之寄拳拳。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门人王嘉秀实夫萧琦子玉告归书此见别意兼寄声辰阳诸贤》。诗中王守仁以平易近人的口吻,向两位弟子王嘉秀和萧琦讲述自己的学说,强调其学说并非佛教或神仙之道,而是基于自然、简单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修养。
王守仁首先提到两位弟子王生和萧生各自追求的生活方式——王生注重养生,而萧生则对禅学有所向往。接着,他指出自己的学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佛教或神仙之道,而是基于日常生活的简单道理,强调了学说的普遍性和实践性。
王守仁进一步解释,他的学说如同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内在的光明,去除外部的昏暗,揭示事物的真伪美丑。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世俗的学问如同剪彩,繁复而缺乏实质,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
他鼓励弟子们学习时,要像播种一样,重视根基的培养,让知识在内心生根发芽,逐渐成长壮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弟子们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希望他们能带着这份学识,回到家乡,成为社会的英才,并与家乡的贤士们交流分享。
最后,王守仁借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弟子们的深深关怀和期望,以及对家乡贤士们的寄语,希望他们都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