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栖真院分韵得独字
宋末元初 · 于石
空翠冷滴衣,石藓滑吾足。
偶随白云去,栖此林下屋。
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
山僧老面壁,谁与伴幽独。
分我云半间,攲枕听飞瀑。
偶随白云去,栖此林下屋。
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
山僧老面壁,谁与伴幽独。
分我云半间,攲枕听飞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空翠:形容空气清新,翠绿的色彩。冷滴:清凉的水滴。
石藓:石头上的苔藓。
吾足:我的脚。
白云:象征超脱或闲适。
栖此:居住在这里。
楼影:楼阁的影子。
斜阳:夕阳。
深竹:茂密的竹林。
山僧:山中的僧人。
老面壁:僧人静坐面对墙壁。
幽独:孤独而幽静。
云半间:半间云雾。
攲枕:倚着枕头。
飞瀑:瀑布。
翻译
清冷的翠色滴落衣裳,石头上的青苔滑湿了我的脚。偶尔随着飘渺的白云,我栖息在这林中的小屋。
夕阳映照在楼阁的影子上,深竹丛中传来悠扬的钟声。
山中的老僧面对墙壁打坐,谁能陪伴他这孤独的时光。
僧人分给我半间云雾缭绕的小屋,我倚着枕头倾听瀑布的飞流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深山古寺的生活情景。"空翠冷滴衣,石藓滑吾足"表达了山中清幽而又湿润的环境,以及行走间不经意触摸到的石头和苔藓。
诗人偶尔随着白云漂移,最终栖息在林下的一处屋舍。"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描绘了夕阳下的寺院景象,以及从竹林中传出的悠扬钟声。
山中的僧人面壁沉思,诗人询问与他一起享受这份幽独的人是谁。然而,这份宁静被山风和飞瀑的声音打破,诗人分辨着云层的间隙,倾听着远处传来的水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追求。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是宋末元初时期文人对于内心世界和精神寄托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