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采荔二绝(其一)赏析

采荔二绝(其一)

宋 · 刘克庄
日三百颗沃馋涎,肘后丹方勿浪传。
晚与放翁争旷达,荔枝颠向海棠颠。

注释

日:每天。
三百颗:极多的数量。
沃馋涎: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肘后丹方:指秘方或药方。
勿浪传:不要随意流传。
晚:晚年。
放翁:陆游的别号。
争旷达:比拼豁达开朗。
荔枝颠:形容吃荔枝的情态。
海棠颠:可能是指吃海棠时的情景,也可能暗指醉态。

翻译

每天要吃掉三百颗,让人垂涎欲滴的食物。
不要随便传播肘后的秘方,那可能并不靠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采荔二绝》之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日三百颗沃馋涎”,此句生动地形象了阳光下的露珠,如同细腻的珍珠散落在绿叶间,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也隐含着诗人的喜悦心情。这里,“沃”字用得好,既形容了露水的丰沛,又暗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肘后丹方勿浪传”,这句则是对某种知识或秘密的保留态度。诗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只传给知己,不随便流传于世的谨慎态度。“肘后”暗示了一种私密和个人化,“勿浪传”则强调了这种保守的重要性。

“晚与放翁争旷达”,这句通过对比,描绘出诗人与友人的交流或竞赛。这里的“旷达”可能指的是高远、超脱的一种境界,或是某种学问上的深邃和通达。“晚”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也许是在表达一种随着时光增长而愈发显著的追求。

“荔枝颠向海棠颠”,这句则描绘了一种生长在异乡的植物,它们似乎在向着远方的同伴倾斜。这里的“颠”字形容了植物的生长姿态,也许在暗示诗人对远方某些事物或情感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和艺术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