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倅德兴平江官满有诗见寄次韵以叙老怀惜别之意
宋 · 仲并
不奈飞埃点素衣,惊霜须鬓落全稀。
隔帘初听黄鹂语,举盏那催画鹢归。
就使渊明频日醉,能争伯玉几年非。
持竿欲老长城去,分我临流半坐矶。
隔帘初听黄鹂语,举盏那催画鹢归。
就使渊明频日醉,能争伯玉几年非。
持竿欲老长城去,分我临流半坐矶。
注释
飞埃:飞扬的尘埃。素衣:白色的衣物。
惊霜:形容霜白的头发。
画鹢:装饰华丽的船只。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伯玉:陆机,字伯玉,西晋文学家。
持竿:手持钓竿。
长城:泛指边关或长距离的防御工程。
临流:面对流水。
半坐矶:半坐在水边的岩石上。
翻译
无法忍受飞扬的尘埃沾染素白的衣服,满头霜白的头发几乎掉光了。隔着窗帘初次听到黄鹂的鸣叫,端起酒杯怎能催促画船归去。
就算陶渊明天天沉醉,又能阻止几年的时光流逝呢。
手持钓竿想要在长城边的老年生活度过,能否分给我一半靠水的岩石坐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倅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惜别的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奈飞埃点素衣,惊霜须鬓落全稀。"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轻盈的尘土覆盖在简单素净的衣服上,头发被早晨的霜冻湿透了,这些细节形象地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情感。
"隔帘初听黄鹂语,举盏那催画鹢归。" 诗人通过隔着窗帘听到黄鹂的叫声,以及举杯邀请朋友共饮,借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就使渊明频日醉,能争伯玉几年非。" 这两句中,诗人提到东晋名士嵇康(字渊明),他常常酩酊大醉,以此来比喻自己也愿意沉浸在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中,就像嵇康那般不计较量年华。
"持竿欲老长城去,分我临流半坐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无奈。他想象着自己将来老了,手持钓竿,到那遥远的长城边去垂钓,而现在只能与朋友在流水旁半坐半倚,感叹时光易逝,难以留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