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其十六)
明 · 薛瑄
外臣自昔有由巢,不是山人索价高。
独向杯中存燮理,每从环内乐逍遥。
才看园老分斑笋,又见端明送药苗。
馀事尽从吟咏见,感时怀古兴滔滔。
独向杯中存燮理,每从环内乐逍遥。
才看园老分斑笋,又见端明送药苗。
馀事尽从吟咏见,感时怀古兴滔滔。
鉴赏
此诗出自明代薛瑄之手,名为《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六首。薛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古代官员与隐士之间的互动,以及对邵康节作品的感悟。
首句“外臣自昔有由巢”,借用了古代官员的称谓“外臣”和巢父的典故,暗示了官员与隐士之间的身份差异,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不是山人索价高”一句,巧妙地回应了前句,强调了隐士并非因价格高昂而拒绝与外界交往,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独向杯中存燮理,每从环内乐逍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通过“杯中”与“环内”的对比,展现了隐士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平衡与乐趣的方式,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蕴含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才看园老分斑笋,又见端明送药苗”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隐士与外界的和谐关系。园老分赠斑笋,端明(可能指官员)赠送药苗,这些细节不仅增进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联系,也体现了隐士生活中的智慧与情趣。
最后,“馀事尽从吟咏见,感时怀古兴滔滔”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通过吟咏诗歌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对邵康节作品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