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潜师放鱼
宋 · 苏轼
法师说法临泗水,无数天花随麈尾。
劝将净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泥沙底。
劝将净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哀哉若鱼竟坐口,远愧知几穆生醴。
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
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
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泥沙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泗水:古代河流名,此处象征清净之地。麈尾:僧侣讲经时驱赶蚊蝇的手持之物,这里象征佛法的引导。
净业:佛教中指清净的修行业。
西方: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穆生:汉代隐士,以清贫自守。
孟简:可能指某位有学问的人。
卢仝:唐代诗人,以豪放著称。
校人:学校管理者。
子美:杜甫的字,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鱼尾赤:形容生活困苦,如鱼在涸辙中。
数罟:细密的渔网,比喻苛政。
衣中珠:内在的智慧或美德。
泥沙底:世俗的纷扰或困境。
翻译
法师在泗水边讲经说法,身后的尘尾带动无数天花飞舞。他劝导信徒修行净土法门,不要等到梦中被唤醒才开始修行。
悲哀啊,像鱼一样终日张口却无所获,远远不如穆生能享受清酒。
更何况是在孟简和卢仝这样的贤者面前,校人怎敢欺侮你,子美无需担忧。
疲惫的百姓还在为生活挣扎,如同鱼尾般鲜红,但网罟仍未撤去,我内心忧虑。
法师自身就有内在的智慧明珠,不必辛苦在世俗的纷扰中寻找。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潜师放鱼》。从诗中可以看出,法师在泗水旁边讲经说法,天花随着他的拂尘飞舞,这是对佛法力量和神圣性的描绘。劝导将军要净化心业,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不应等待梦中相呼唤。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净土宗的向往。
哀哉若鱼竟坐口,是对世间苦难深感同情之情。远愧知几穆生醴,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自嘲之意,因为“穆”字有酒醉的含义。
接下来的“况逢孟简对卢仝,不怕校人欺子美”,则是说即使遇到严厉的批评或是古代名士如孟简、卢仝,也不畏惧,因为自己的心志坚定,行为光明。
最后,“疲民尚作鱼尾赤,数罟未除吾颡泚”,诗人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人民还在辛勤劳作,就像鱼儿在水中挣争求生存,而自己则希望能够超脱世俗的羁绊。全诗最后两句“法师自有衣中珠,不用辛苦泥沙底”,则是说真正修行的人内心充满智慧和光明,就像衣服里的珍珠,不需要在尘世间辛勤寻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佛学素养,也透露出他对于人生、功名以及出世思想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