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读书十二首(其五)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全诗三百篇,蔽以无邪思。
新安违卜序,乃有淫奔词。
再传及王柏,诞妄尤不支。
删替死麇篇,二南蒙诟訾。
更据平王号,编次王风移。
降及郑卫风,一一屏斥之。
私议曲阜本,白璧留瑕疵。
蚍蜉撼大木,徒为后世嗤。
新安违卜序,乃有淫奔词。
再传及王柏,诞妄尤不支。
删替死麇篇,二南蒙诟訾。
更据平王号,编次王风移。
降及郑卫风,一一屏斥之。
私议曲阜本,白璧留瑕疵。
蚍蜉撼大木,徒为后世嗤。
鉴赏
这首诗《斋中读书十二首(其五)》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作品整理与编纂过程中的复杂考量和争议。
诗的开篇“全诗三百篇,蔽以无邪思”提到《诗经》的三百篇作品,强调了这些作品应当充满正直与纯洁的思想。接着,“新安违卜序,乃有淫奔词”指出在某些版本中出现了不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内容,如“淫奔词”,即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描写。
“再传及王柏,诞妄尤不支”表明在传承过程中,有些作品被过度夸张或虚构,导致真实性受到质疑。“删替死麇篇,二南蒙诟訾”则提到对一些被认为不恰当或有害的作品进行删减,但这一做法也引发了批评,尤其是对于《二南》部分的处理。
“更据平王号,编次王风移”表示在重新编排时,依据了平王时期的背景,调整了《王风》的顺序。“降及郑卫风,一一屏斥之”说明对《郑风》和《卫风》等较为开放或包含更多世俗情感的作品进行了剔除。
最后,“私议曲阜本,白璧留瑕疵”表达了对孔子故里版本的《诗经》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的个人看法。“蚍蜉撼大木,徒为后世嗤”以比喻的方式,暗示这种试图改变或批判经典的努力,最终可能只是徒劳,并且会被后人嘲笑。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诗经》整理与解读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与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