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雨后乞御正殿得请次韵赏析

雨后乞御正殿得请次韵

宋 · 苏泂
已成霖雨慰黎蒸,圣主斋居尚穆清。
奏许正朝仍玉食,尽回喜色见民情。
衣篝不惜添梅润,签帙从堆乱叶声。
要雨雨来天便许,不须更卜白鼍鸣。

注释

已成霖雨:持续不断的雨水。
黎蒸:百姓的劳苦生活。
圣主:指皇帝或有德之主。
斋居:斋戒期间。
穆清:肃穆清静。
奏许:奏请并得到许可。
玉食:珍贵的食物。
民情:民众的疾苦和情绪。
衣篝:装衣物的笼子。
添梅润:增加衣物的湿润度,比喻关心民生。
签帙:书籍卷轴。
乱叶声:落叶的沙沙声。
要雨雨来:祈雨得雨。
天便许:老天应允。
卜白鼍鸣:古代占卜方法,通过白鼍(鳄鱼)的叫声预测天气。

翻译

已经成了滋润万物的雨水,安慰着百姓的生活,圣明的君主在斋戒期间仍然保持肃穆清静。
在正式朝会上,他依旧享用美食,满面笑容地倾听民众的声音,以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他不惜增加衣物的湿度,任凭书卷被落叶的沙沙声淹没,只为满足百姓的祈求。
只要需要下雨,老天就会应允,无需再借助占卜白鼍的叫声来预测天气。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和谐之景。首句“已成霖雨慰黎蒸”表达了天气转晴后的滋润之感,"圣主斋居尚穆清"则写出了君王在深宫中的淡定与高洁。"奏许正朝仍玉食"一句,通过皇帝享用美食的场景,传递出国家安康、民富国强的信息。而“尽回喜色见民情”则是对百姓喜悦表情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太平盛世的社会状态。

接下来的"衣篝不惜添梅润"和"签帙从堆乱叶声"两句,则细腻地刻画了雨后湿润环境中的景象。诗人似乎在暗示,即便是简单的物品,在这样的气候中也显得格外鲜活。

最后,“要雨雨来天便许”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期待,而“不须更卜白鼍鸣”则是一种顺应自然、信任天意的情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也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