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杂诗
千里故山青满目,万堆新骨白伤心。
江山惯作犒师牛,遂致舆图尽海头。
惟有指峰无恙在,青青不改使人愁。
到处听人笑圣清,惟知养士懒论兵。
自从明月西沉海,夜夜痴心梦倒行。
靖海将军更好生,只须传檄不穷兵。
至今鹿耳洋洋水,犹似当时咏政声。
天意应怜大海东,陈涛事异恰情同。
愧无杜老哀时句,泪洒吟笺似血红。
鉴赏
这首《归途杂诗》由清代诗人王松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忧虑。
首联“穷栖鸟恋旧巢林,匹马经过动悴吟”以鸟恋巢、马思归的形象,生动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思绪万千,既有对过往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忧虑。鸟儿和马儿的行动,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千里故山青满目,万堆新骨白伤心”通过对比,展现了一幅壮丽与悲凉并存的画面。千里之外的故乡山川依旧青翠,但无数新坟上的白骨却让人心生悲痛。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战争残酷的深刻反思。
颈联“江山惯作犒师牛,遂致舆图尽海头”揭示了江山易主、国土沦丧的悲剧。江山如常,但国破家亡,领土被外敌占领,直至海疆。这一联反映了诗人对国家领土完整丧失的痛心。
尾联“惟有指峰无恙在,青青不改使人愁”以指峰(可能象征着国家的象征或标志)的安然无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即使某些象征物依然存在,但国家的现状令人忧虑不已。
接下来的四句“到处听人笑圣清,惟知养士懒论兵。自从明月西沉海,夜夜痴心梦倒行”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忧虑。人们似乎只知养士而不重视军事,而当明月西沉,诗人只能在梦中倒行,寻求改变现实的可能。
最后两联“靖海将军更好生,只须传檄不穷兵。至今鹿耳洋洋水,犹似当时咏政声。天意应怜大海东,陈涛事异恰情同。愧无杜老哀时句,泪洒吟笺似血红”则提出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诗人希望国家能够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避免战争。同时,对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能写出反映时代苦难的诗句表示敬仰,自己却未能做到,只能以泪水表达心中的悲痛。
整体而言,《归途杂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国家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和平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历史洞察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