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周公
宋 · 林希逸
至圣元无梦,伤麟有隐忧。
道传自公旦,意切为宗周。
泗水蘧方觉,东山记昔留。
鸿飞归不复,蝶化恍同游。
洛卜图何在,殷楹涕自收。
蒲姑如可作,料想订春秋。
道传自公旦,意切为宗周。
泗水蘧方觉,东山记昔留。
鸿飞归不复,蝶化恍同游。
洛卜图何在,殷楹涕自收。
蒲姑如可作,料想订春秋。
鉴赏
这首诗《梦见周公》是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梦境与历史人物周公的联系,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追思与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
首联“至圣元无梦,伤麟有隐忧”,开篇即以“至圣”指称周公,表明周公在诗人心中地位之高,同时借“伤麟”之事暗喻对周公逝去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周公未竟事业的忧虑。
颔联“道传自公旦,意切为宗周”,指出周公之道由其子伯禽(公旦)传承,强调了周公思想的影响深远,以及其对后世儒家文化发展的贡献。
颈联“泗水蘧方觉,东山记昔留”,运用典故,以蘧伯玉在泗水边的觉醒和东山的旧迹,象征周公思想的启示与历史的印记,表达了对周公智慧的敬仰和对历史记忆的珍视。
尾联“鸿飞归不复,蝶化恍同游。洛卜图何在,殷楹涕自收。蒲姑如可作,料想订春秋”,以鸿雁南飞不再回、蝴蝶化蝶同游的景象,以及洛卜图(周公梦卜的图象)的追寻,表达了对周公智慧与道德的向往,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最后,“蒲姑如可作,料想订春秋”则寄寓了对周公治国理念的传承与发扬,希望后人能继续遵循周公之道,订正历史,书写新的篇章。
整首诗通过对周公及其思想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