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飞来寺图
明 · 欧大任
中宿禅林几度过,跏趺石上访弥陀。
门开山色荆衡尽,峡束江流骆越多。
翡翠经春栖枳棘,狝猴深夜挂藤萝。
游人独把禺阳竹,为问西来意若何。
门开山色荆衡尽,峡束江流骆越多。
翡翠经春栖枳棘,狝猴深夜挂藤萝。
游人独把禺阳竹,为问西来意若何。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林寺院景象。首句“中宿禅林几度过”,点出诗人多次造访禅林的情景,暗示其对禅学的深厚兴趣与追求。接着,“跏趺石上访弥陀”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静坐石上,虔诚地寻找心中的佛祖弥陀,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门开山色荆衡尽,峡束江流骆越多。”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壮丽的山水画卷。山色尽收眼底,江流在峡谷中奔腾,呈现出一种雄浑与壮美并存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起伏与流转。
“翡翠经春栖枳棘,狝猴深夜挂藤萝。”这一联以翡翠鸟和狝猴的形象,分别象征着生命的灵动与自由。翡翠鸟虽栖息于荆棘之中,但依然保持其美丽的羽毛;狝猴则在深夜里攀爬藤萝,展现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画面,也寓意着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自我,追求自由与美好的生活态度。
最后,“游人独把禺阳竹,为问西来意若何。”诗人以自己作为游人,手持竹杖,独自漫步于山林之中,思考着“西来”的意义。这里的“西来”可能暗指佛法的传播或心灵的追寻之路。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不断探索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禅学的感悟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